



三大展區串起農業“全球朋友圈”
10月28日,2025年國際農業服務貿易大會在廣州市南沙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全球的農業領域嘉賓齊聚南沙,共話農業服務貿易發展新機遇。這場盛會見證著廣州從傳統農產品貿易樞紐向高附加值農業服務貿易樞紐的跨越升級。

成年硨磲可達1.5米,野生硨磲一度瀕臨滅絕、非常罕見。
南沙向全球擦亮中國最大熱帶觀賞魚集聚基地品牌。“國際觀賞魚”展區內,被稱為“貝王”的硨磲最吸睛,藍色、綠色花紋的硨磲安置在定制化展示缸中,缸內精準調配的海水澄澈透明,與硨磲潔白溫潤的外殼、舒展多彩的軟組織形成鮮明對比,既有“海洋珍寶”的視覺沖擊力,又因“人工繁育”的屬性免去了嘉賓對“野生捕撈”的擔憂。
“國家對于保護動物交易有嚴格的法規限制,每個養殖硨磲都有獨有的‘身份證’,所有硨磲都有完整的繁育記錄,這也是我們敢來大會展示、能對接國際市場的底氣。”廣州藍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共同開展了硨磲人工繁育,現在無鱗硨磲、鱗硨磲、長硨磲、番紅硨磲這4個品種不僅能穩定存活于人工環境,還能適配家庭水族箱與海洋館展示場景。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為人工繁育海洋生物提供出口合規指導、國際標準對接、貿易流程簡化等服務。
現場展示的“全品類海洋生物矩陣”更顯南沙觀賞魚產業“硬實力”:小到幾十元入門級別的小丑魚,大到價值數萬元的珊瑚、高端魚類,適配家用水族愛好者、海洋館、高端酒店等多元需求。作為時隔6年后唯一獲批的國家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南沙以“五港聯動”為支撐,構建起“硬通道+軟環境”的現代化開放生態,為全球農業服務貿易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也為企業“走出去”搭起了綠色通道。
“買全球 賣全球”展區內,南沙青蟹、新墾蓮藕、葵花雞等優質農副產品與進口產品同臺亮相,形成“本土優品 +全球精選”的鮮明格局。高效的物流網絡讓“新鮮”觸手可及——進口鮮果、凍肉從南沙港卸船后2小時即可直達大灣區各大市場。作為全國最大的榴蓮和車厘子海運進口口岸,南沙依托170多條國際班輪航線,讓“全球食材匯聚南沙,灣區優品通達世界”成為現實。
國際寵物社區展區內,從寵物一類創新藥到高端診療服務,從港澳大學生實習基地到攜手香港共建“政校研”協同實驗室,展現的正是南沙打造高端寵物社區,布局發展寵物經濟的決心。
南沙區依托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優勢,錨定漁業技術、產業、貿易、文化四大方向,以“1+1+2+N”模式構建全產業鏈生態——規劃建設1個觀賞魚主題新鄉村示范帶、1個展示交易區、2個種質資源庫,以及N個進出口隔離檢疫基地與上下游產業鏈。
本次大會期間,南沙向全球投資者發出誠摯邀約。聚焦“南沙種業三大中心”相關產業,南沙聯手廣東省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組建規模10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種業高質量發展基金,在現場簽約,傳遞出南沙打造國際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培育國際一流種業鏈主企業及其產業鏈的戰略布局。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