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條色彩斑斕的熱帶觀賞魚,在歷經近30個小時的航程后,于加拿大多倫多機場順利通關——這不僅是廣州青青自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青青自然公司”)的首批自營出口訂單成功交付,更是南沙觀賞魚產業邁向國際市場的“破冰”信號。
“所有準備的通關資料沒有出現差錯,貨品損耗率控制在5%的行業正常范圍內。我們首次觀賞魚‘出海’成功了!”青青自然公司創始人林豪難掩激動。
10月2日,該公司向加拿大出口的首批熱帶觀賞魚歷經長途運輸,順利通過驗收。這標志著南沙觀賞魚產業正式開啟國際化征程。
這“首單”的突破,為南沙觀賞魚產業乃至整個現代農業注入一劑強心針。其象征意義與示范效應,正在南沙現代農業激發出更為宏大的全球市場開拓藍圖。

青青自然公司養殖基地規劃效果圖。
破冰之旅,觀賞魚游出國際范
“這是我們公司首批自營出口的觀賞魚,具有里程碑意義,為后續擴大出口提供了經驗范本。”林豪表示。
青青自然公司以培育魚種和市場批發為主,市場覆蓋全國。此前產品一直“借船出海”,依托國內其他企業出口,未能實現自主國際化經營。
“我們與許多國外客戶保持聯系,但此前因缺乏資質,無法直接合作。”林豪道出發展瓶頸。今年年初,公司獲得廣州海關出境水生動物養殖場、中轉場注冊登記后,局面改觀——多家外國企業相繼到訪考察,促成此次“自主出海”,實現“內銷”“外貿”兩條腿走路。
此次“游”出國門的觀賞魚陣容強大,共50多個品種、8061尾,涵蓋燈科魚、慈鯛、彩虹魚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特色品種。

縱觀全球,歐美、東南亞等地觀賞魚市場需求龐大。我國作為觀賞魚生產大國,出口量逐年增長。南沙憑借亞熱帶腹地區位優勢,正加快布局——建設“1+1+2+N”觀賞魚產業集群,建設進境觀賞魚檢疫隔離場、出境觀賞魚注冊養殖基地,志在成為先進的觀賞魚進出口產業集聚區。
林豪比較市場差異:“歐美客戶需要標準化且供應穩定的產品。他們對魚的尺寸、體色、體型乃至各魚鰭長度都有嚴格要求,這倒逼我們加快對接國際標準。”
以加拿大為“跳板”,南沙觀賞魚的全球布局已然展開。林豪透露,正與新加坡、歐洲等企業洽談,推進更多出口訂單,逐步開拓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后續將逐步加大出口量,讓南沙觀賞魚‘游’進全球更多家庭。”
“我們采取小批量出貨,求穩求可靠。”林豪指出,此次最大挑戰在于文件準備,“光出境材料就準備一個多月,保證零差錯。期間,南沙區農業農村局給予我們巨大的支持。”他表示,南沙幫助其協調海關、商務局等整體對接,保障流程順暢。此前,針對青青自然公司出境觀賞魚品類較少的問題,該局協調南沙海關協助其拓展出境品種。目前,該公司已成功將金魚、錦鯉、觀賞蝦等品類納入出境注冊登記范圍。

青青自然公司養殖基地。
南沙觀賞魚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早已悄然加快。去年,首屆廣州“南沙杯”國際熱帶觀賞魚大賽成功舉辦,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單位參賽,打造了國際性行業交流平臺。
政策支持有力。去年7月,廣州市政府發布《關于支持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發展的意見》,特別提到推進便利化通關,優化觀賞魚進出口流程。今年4月,南沙海關明確全力支持觀賞魚產業發展。
龍頭企業齊聚。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對南沙提出打造觀賞魚“四個一”工程,要求南沙錨定都市農業的“美麗”產業,其中觀賞魚產業園更是重頭戲,南沙將圍繞觀賞魚進出口、觀賞科普、種質資源庫以及貿易物流、水族造景等打造觀賞魚集聚區,目前藍海海洋科技、新加坡南島水族兩個行業龍頭已經簽約進駐。
為加強人才支撐,南沙將于10月份組織開展觀賞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用人才技能培訓班,提升養殖企業與從業者的技術水平和國際視野,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隊伍,為產業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藍色動能,農業對外開放跑出“加速度”
南沙觀賞魚產業的國際化突破,不僅是該產業邁出的堅實一步,更是南沙農業高舉開放大旗的生動縮影。
2023年12月,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獲農業農村部正式認定,是時隔6年后唯一獲批的試驗區。這一“金字招牌”為南沙農業對外開放注入了強勁動力。
獲批以來,部、省、市高位推動建設。去年10月,海關總署出臺20條支持廣州南沙創新發展新一輪措施,明確指出支持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
南沙發展農業對外開放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珠江出海口,水域面積超60%,擁有連片1000畝以上的魚塘近4萬畝,水產養殖面積近9萬畝,是廣州最大的漁業“菜籃子”基地。
近年來,南沙區扎實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以水產養殖、現代種業、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的優勢產業集群。這一產業基礎為對外開放合作提供了堅實支撐。
2025年2月,南沙區發布《廣州市南沙區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從種業創新、設施農業、品牌建設等八大領域給予企業真金白銀支持。
在預制菜出口方面,南沙同樣表現亮眼。率先成立全國首家預制菜一站式出口(服務)平臺,創新推出“一站式拼柜出口模式”,幫助企業優化預制菜出口物流鏈。目前已累計對接超100家5星出口工廠,成功推動預制菜出口美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區,超120款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今年5月,南沙區預制菜產業園水產品加工項目“藍色漁港”順利完成出口備案,邁出了全球化布局的關鍵一步。其凍魚制品獲批出口美國、歐盟、新加坡、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點到面,從單一產品到全產業鏈,南沙農業正以多元化路徑拓展國際合作“朋友圈”。
隨著更多如青青自然公司這樣的企業走向國際,南沙農業的全球化布局正加速推進。
目前,青青自然公司三期項目正加速建設,將打造觀賞魚養殖休閑觀光綜合體,進一步豐富產業生態,“三期建成,我們有望成為全球領先的熱帶觀賞魚生產基地。”林豪對未來充滿信心。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