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日上午,廣州市新聞辦舉行《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主題新聞發布會。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實驗室、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相關工作情況。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高水平人才高地戰略支點

廣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弓鴻午簡明扼要地對《規劃》進行解讀。2021年,廣州市圍繞“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全鏈條創新發展路徑,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動科技創新強市建設從形成基本框架體系向強化核心能力躍升?!皬V深港”創新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兩年居第2位;廣州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躍升至第14位,國內城市排名上升至第4位。
此外,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掛牌運行,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列入國家專項規劃??扇急嚥伞⑻旌佣柍銘萌脒x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水下機器人亮相北京冬奧會火炬接力,“5G基帶處理器CPU內核芯片”等多項成果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隆重展出。
下一階段,廣州市將圍繞“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全鏈條,持續增強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彰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引擎作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戰略支點,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圈,推動科研資源大市向科技創新強市邁進。
具體措施有以下五點: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二是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技術儲備。三是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四是加大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力度,支撐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五是推動科技政策扎實落地,把“要創業來廣州、要創新到廣州”叫的更響。
高端創新資源
加速向“一區三城”集聚

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譚虹表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按照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聚焦三個方面重點發力,推動大灣區科創中心和科學中心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實施。
一是加快完善創新布局。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為抓手,推動高端創新資源加速向“一區三城”集聚,著力建設科技設施聯通、創新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要素流動暢通的廣州創新合作區。
二是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全力支持保障廣州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人類細胞譜系、冷泉生態系統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編制出臺《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協調推動中科院在穗資源向明珠科學園集聚,推動更多大院大所等“國家隊”資源落地南沙科學城。
三是加快優化產業創新生態。圍繞打造“政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系統構建廣州產業創新體系。統籌推進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奮力突破一批產業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強化科技創新與重點產業“鏈長制”等工作銜接,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和科學中心的中試驗證與應用推廣高地。
瞄準呼吸系統疾病及防控領域
核心科學和技術難題

為更好地推動廣州市“十四五”建設規劃的實現,廣州實驗室副主任陳新文表示,實驗室將瞄準呼吸系統疾病及防控領域的核心科學和技術難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創新策源地。
依托實驗室建設,還將引進和培育一批國際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團隊和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廣州實驗室對于鞏固提升廣州城市發展位勢,提升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能級,將廣州建成科技廣州、健康廣州、人才廣州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
持續推進冷泉生態系統
研究裝置建設

廣州海洋實驗室副主任周文能介紹,“十四五”期間,實驗室將持續推進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建設,助力海洋烴類能源綠色有序開采。同時,實驗室面向國家和廣東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南海核心科學問題與相關科技難題,將加快推進4個國家級海洋平臺建設。
此外,實驗室將圍繞南海權益與安全、南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海洋生態與生物產業、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這“五大方向”建設一系列實驗儀器平臺。通過以上科研平臺和設施平臺建設,致力于深耕南海的優質科技力量,整合大灣區的南海創新資源,培育服務南海的智慧創新引擎,為南海大開發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撐保障。
全市“上云”企業超過10萬家
數量居全國第一梯隊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以工業互聯網為重要抓手,從供給端上打造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從需求端上落實“上云上平臺”服務券獎補政策,引導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該局生產服務業處處長黃東航介紹,目前全市“上云”企業超過10萬家,“上云”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梯隊,規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率達44%,廣州也成為全國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予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
下一步,該局將圍繞落實《廣州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分類實施、精準施策,重點抓“一鏈一策”推動重點產業鏈數字化協同、“一行一策”促進傳統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發展、“一企一策”引導重點優勢企業智能化升級、“一園一策”加強產業園區內外網絡建設等四個方面。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