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廣東人工智能集結“出征”,不僅展示了最新的機器人、機械臂、對話模型產品,更將賦能工業、制造業、農業等領域的先進AI技術帶到大眾面前。

粵企機器人在表演架子鼓
“晚上我們能不能喝一杯慶祝一下?”“聽起來不錯,不過我晚上還要加班。”如此生動的對話,你猜到是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對話嗎?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騰訊首席科學家張正友與搭載了騰訊Robotics X具身智能開放平臺Tairos的宇樹機器人G1互動,該人形機器人呈現出色的語音對話、環境感知和行動決策能力,讓在場觀眾連連贊嘆。

本次大會上展出的機器人
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人形機器人已為外界帶來顛覆性的認知與體驗——原來機器人不僅能幫忙干活,還能理解人類的情緒。經過多家前沿科技企業與互聯網大廠等的努力,今年亮相的具身智能對人的指令、意圖理解得更為深入。
同樣來自廣東的企業,智平方帶來的通用智能機器人愛寶在現場就展現了“打架子鼓”的技能。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奏的曲目,愛寶只學習了約24小時。隨著經典曲目節奏的起伏,愛寶的手臂在鼓面上快速而準確地擊打,每0.375秒就能完成一次敲擊,鼓與鼓之間的切換僅需0.75秒,堪比一個經過專業訓練的鼓手。
除了機器人大放異彩,另一大亮點是深耕垂類的智能體。來自廣東科技企業金山辦公的Office辦公智能體入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鎮館之寶”。
記者觀察到,廣東企業在講求具身智能的科技“含量”提升時,越來越重視生態建設,目標是讓AI進一步普及。在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網易發布全球首個專為露天礦山挖掘機裝車場景打造的具身智能模型“靈掘”。網易靈動方面表示,為加速技術普惠,將首次開源“靈掘”數據集,并向全行業發起“2027產業協同計劃”,目標為在2027年實現超30座礦山無人化運營。
硬核科技亮眼:“大瓦特”可自主檢修變電站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于7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舉行,超150臺人形機器人同臺亮相,創下國內人形機器人最大規模展示紀錄。在7萬平方米的展館內,具身智能與智能終端等“硬核產品”成為核心亮點。
記者現場見到,“大瓦特”人形機器人成為最受矚目的“電力新員工”。這款由南方電網自主研發的“自研大腦+定制具身”人形通用智能體,深度融合“大瓦特”大模型技術與機器人硬件,重新定義了電力場景下的“新生產力”。
據了解,“大瓦特”具備全鏈路智能能力:通過大模型的知識壓縮與思維鏈拓展,它能將復雜電力任務邏輯化拆解,實現電力環境精準感知、流暢語音問答、自然肢體交互及穩定導航行走。現場演示中,它不僅能流暢講解電力知識、回答用戶提問,更可自主進入變電站完成開關柜局放檢測等專業任務。
更值得關注的是,支撐“大瓦特”的“大瓦特·馭電”大模型,是全球首款電力系統智能仿真專業大模型,其技術突破堪稱行業標桿。該模型可在1小時內完成全年至少8760個運行方式的仿真計算,相比傳統仿真軟件,分析速度與精準度大幅提升,曾獲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并入選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此外,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自主研制的全國首臺MR遙操作帶電作業機器人“悟空”也亮相展臺。這款以“孫悟空騰云駕霧”為設計靈感的機器人,目標是替代傳統人力完成高風險帶電作業,目前正為十五運會保供電提供科技支撐。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