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味道”再上新!
10月15日下午,第三屆“食在廣州”品牌發布會暨2025年廣州市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在廣州塔舉行,一場融合“粵味匠心與城市活力”的盛宴正式啟幕。記者獲悉,本次發布的第三批“食在廣州”星級餐廳、品牌食品、品牌名店名單,在“陣容、品系、評價、推廣”四大維度實現全面升級。其中,明治雪糕(廣州)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的12個品種新增為“食在廣州”品牌食品名單,盒馬鮮生(四海城店)等8家店鋪為第三批新增品牌名店,58家餐廳新增為“食在廣州”星級餐廳,星級餐廳總數達110家,有力彰顯廣州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讓“食在廣州”成為看得見、嘗得到的品質承諾。

第三屆“食在廣州”品牌發布會暨2025年廣州市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在廣州塔舉行,圖為開幕式上的精彩表演。

星級餐廳推出全運會“打CALL”的菜式。
雙會共辦護食安 聯動全運注動能
“食在廣州”品牌發布已邁入第三年,與以往不同,今年以“尚德守法共享食安”為主題的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與第三屆“食在廣州”品牌發布會聯合舉辦。據悉,這一聯動舉措旨在將食品安全治理與品牌品質提升有機結合,進一步凝聚“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的社會共識,推動形成“安全支撐品牌,品牌引領發展”的良性循環,讓“食在廣州”成為安全與品質的雙重代名詞。
活動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聯合主辦,圍繞“運動+安全+品質”協同發力,聚焦“以美食為媒,讓世界品味廣州;以全運為橋,讓運動點燃激情”。
活動推選出優質的廣州城市品牌,既讓廣式臘味的油潤咸香、嶺南靚湯的濃醇馥郁走向全球,又以安全優質的粵味滋養運動活力,在舌尖與賽場的共鳴、城市與世界的交互中,推動廣州美食文化經典魅力與現代城市活力相互交融,讓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賽事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多家星級餐廳推出與全運會相關的菜式。籃球樣式的茶點、形似乒乓球的菜肴吸引許多嘉賓注意。“MVP灌籃包、蟹蟹乒乓球是我們結合時令食材,專門為全運會打造的產品,希望運動員們都取得好成績!”廣東點都德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志輝介紹稱,餐廳內部管理得到很大提升,已經做好迎接八方客的準備。

嘉賓現場品嘗美食。
風味跨界添新意 量質齊升信得過
遵循“安全+品質”的方向,今年,“食在廣州”品牌體系在嚴守食品安全底線的基礎上實現“量質齊升”,為這份“品質承諾”提供有力支撐。其中,品牌食品新增5家企業的12個品種,累計達14家企業的40個品種;品牌名店新增8家,總數達13家。“食在廣州”星級餐廳陣營持續壯大,總數已達110家,其中本年度一次性新增58家,直觀展現出廣州餐飲市場的旺盛活力,更折射出城市消費經濟的強勁韌性。
值得關注的是,在對上一屆評出的52家星級餐廳進行年度復核后,東方賓館南國宴樂宮、廣東溫泉賓館陶然餐廳2家三星餐廳成功躍升為五星,廣州酒家番禺萬博店、山莊旅舍陶然餐廳等12家升級為四星。
品類更豐富,同樣是今年“食在廣州”品牌的一大亮點。其中,預包裝食品新增嬰幼兒配方食品、冷凍飲品、小麥粉等品類,精準覆蓋從日常剛需到細分場景的消費需求。餐飲領域則打破地域與國界的界限,既新增西北菜、湘菜、川菜等國內特色菜系,又引入拉美、東南亞等國際風味,讓中外美食在此交融,在豐富市民游客味蕾選擇的同時,更以美食為載體,展現城市的開放與包容。
為確保每一份“品質”都經得起檢驗,評價體系也同步創新升級。今年開創性地將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短視頻用戶評價納入認證依據,以AI技術拆解出真實反饋,讓評價更貼民心;同時優化12315投訴舉報數據專項評價模型,以科學機制為每一份認證把關。
文旅及數字化聯動 解鎖美味新體驗
有了優質的品牌基礎,“食在廣州”品牌的推廣也以“融合”為關鍵詞實現全面升級,讓美食與全運會、數字化、文旅深度聯動,把“好味道”變成“好體驗”。
《“食在廣州、品味全運”廣州美食寶典》的發布,不僅為市民游客提供實用、權威的美食指南,更搭建起“以美食助力全運,以全運推廣美食”的互動橋梁,讓賽場激情與舌尖美味相互賦能,讓“看全運、品粵味”成為新潮流。
此外,線下場景中,星級餐廳“牽手”羊城新八景、網紅打卡點,串聯起“可看、可帶、可互動”的文旅美食線路,讓美食成為游客解鎖廣州風情的“第一觸點”。在線上服務方面,上線“食在廣州”專屬欄目,構建集查詢、導覽、分享于一體的一站式數字平臺,推動美食體驗從“吃得到”向“吃得精致、帶得方便、分享盡興”跨越。
活動邀請多國駐穗領館官員、行業專家參加,共同見證廣州美食之都的又一次綻放,也讓“食在廣州”的影響力進一步走向世界。“我最喜歡的一道菜是‘五柳炸蛋’。我喜歡它獨特的風味和烹飪方式。”尼泊爾駐廣州總領事Bharat Khanal告訴記者,他計劃去星級餐廳品嘗多種粵菜,五柳炸蛋將是他向親戚朋友們推薦菜肴的首選。
專家:以“頭部帶腰部”強產業 為廣州備好“美食名片”
廣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多部門發布“食在廣州”品牌名單,不僅為廣州美味立起品質標桿,更以舌尖上的匠心,持續擦亮這座城市的品牌名片。這背后,是廣州美食產業的底氣,截至2025年8月底,廣州實有市場主體406.8萬戶,近39萬家為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占比約9%,數量穩居全國首位。
華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中國旅游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劉俊表示,對行業而言,以“消費者評價+安全管理”等五維標準為標桿,能引領和倒逼食品企業升級品質與創新能力,同時幫助入選品牌擴大市場認知,形成“頭部帶動腰部”的產業集群效應;對城市發展來說,110家星級餐廳、40個品牌食品等成果,將“食在廣州”從城市宣傳口號轉化為可感知具象化的消費標簽,既提升本地市民消費幸福感,也能吸引游客“為食而來”。
十五運會這一全國性體育盛會臨近,也讓“食在廣州”品牌名單的發布更顯深意。劉俊表示,此時發布品牌名單,相當于提前為廣州備好“美食名片”。來自各地的運動員、觀眾和游客快速體驗廣州飲食文化的安全與優質,既展現城市服務保障能力,也借賽事流量進一步打響“食在廣州”的全國影響力。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