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州人才服務工作再添新功能,流動人才檔案“無感化”歸檔、智能語音查檔等多項公共服務實現創新突破,著力打造“無感化”“智能化”“標準化”服務,有效提升辦事效率與服務體驗,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升城市營商環境軟實力再添新動能。
一、數據破壁,開啟“無感歸檔”新體驗,提升營商環境服務效能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首創職稱評審材料“無感辦”人事檔案歸檔服務,首批58名檔案在庫專業技術人才在未主動申請的情況下,其職稱評審材料已自動、精準地歸入個人人事檔案,推動廣州政務服務從“便捷辦”向“無感辦”深化邁進。
“無感辦”服務的核心在于數據互聯與流程再造。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建立流動人才人事檔案管理與職稱評審的跨部門數據共享機制,將評審通過的材料依據規范自動完成審核、鑒別及歸檔。該項無感化歸檔服務,改變了以往申辦人攜帶職稱材料輾轉檔案部門、流程動輒數日的傳統模式。如今,歸檔環節在評審通過后自動完成,業務辦理時間至少節省3天,真正實現了從“人才跑腿”到“數據跑路”的根本轉變。通過業務集成,將原本分散的評審確認與檔案歸檔關聯事項整合為“一件事一次辦”,由智能系統主動推送信息,達成“評審即確認、確認即歸檔”的精準服務,有效解決了人才“多頭跑動、重復咨詢”的痛點,讓政務服務在“無感”中更顯便捷與溫度。
二、主動作為,構建“智能服務”新生態,增強營商環境數字競爭力
面對近80萬份流動人才檔案的托管重任,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人工智能+檔案”服務賦能人才流動,推出AI智能坐席、智能語音查檔等一系列舉措。這些創新不僅提升了服務響應速度與精準度,更以數字化手段降低了人才辦事成本,為廣州營造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數智化應用上,推出“人工坐席協同AI智能坐席”的AI熱線電話服務模式,服務量同比增長超170%,人工接聽量則下降51.69%;全國首創智能語音查檔服務,群眾只需按語音提示說出身份證號碼,即可查詢檔案是否在庫,無需人工輔助,累計提供智能查檔服務10161人次;構建“AI數字員工”服務應用體系,在“AI數字員工”的加持下,業務辦理大幅提速:檔案轉出業務效率提升300%,證明業務辦理時長由原來的15分鐘縮短至15秒,12345工單響應時間從4小時縮短至1小時,工單總數同比下降49.83%。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創新構建“智能服務”新生態,推動檔案公共服務提質增效。
三、標準先行,筑牢“規范安全”新基石,護航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在推進服務無感化與智能化的同時,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規范與安全置于首位,系統性建立檔案全鏈條工作規程,并構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線。這一做法在保障近80萬份檔案實體與信息安全的同時,也為人才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服務環境,進一步夯實了廣州營商環境的安全基礎。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主動聯動,對內實現檔案與黨籍管理同頻同步,對外搭建多部門協同渠道,合力擊破疑難雜癥。對于歷史遺留問題,堅持“有解思維”,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窮盡方法擬定“兜底”方案,多次通過主動“跑腿”和協調,幫助群眾解決檔案轉遞、工齡審核、退休辦理等燃眉之急。近兩年來,獲政務表揚工單35件、錦旗9面、感謝信4封、表揚信2封,現場問卷滿意度好評率100%。
從“無感化”的流程創新,到“智能化”的生態構建再到“標準化”的堅實保障,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正以持續的創新實踐,不斷提升人才服務的品質與效率。下一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繼續強化宗旨意識,將“主動作為”貫穿人才服務始終,以更精細化的流動人才檔案公共服務,助力廣州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讓人才創新活力在廣州競相迸發。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