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廣東省“春雨行動——推進醫療器械臨床研究成果轉化”項目對接會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辦。會上,廣東省藥監局發布了醫療器械臨床研究成果轉化溝通咨詢與對接平臺,來自省內知名三甲醫院的20個創新項目進行現場展示推薦。
本次對接會圍繞搭建“政醫研企金”五方高效對接的平臺,旨在推動臨床研究創新成果與產業資源精準鏈接,共筑醫療器械醫工融合創新路徑。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大灣區分中心和省、市、區各級相關政府部門,全省醫療機構、科研院所、行業企業、金融機構代表400余人參會。
“春雨”聚勢,潤澤創新沃土
作為國家藥監局推動醫療器械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舉措,“春雨行動”旨在系統收集臨床創新創意、精準對接醫療器械研發需求,高效暢通醫工轉化鏈條,加速醫療器械臨床研究成果落地進程。
“作為全國11個試點省份之一,省藥監局積極推動落實‘春雨行動’,促進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醫療器械源頭創新。我們將通過組織項目對接會、創新搭建項目對接與溝通平臺等舉措,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和長效服務機制,深化各方協同合作,推動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讓更多‘源于臨床’的創新成果真正服務于患者、賦能于產業。”廣東省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邱楠介紹。
活動現場,新型生物材料與高端醫療器械廣東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迎軍,廣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院長文衛平圍繞醫療器械臨床研究成果轉化進行了分享交流,尋求打通臨床機構與轉化平臺協作的轉化路徑。
臨床創意是醫療器械創新的“源頭活水”,要將這些寶貴的創意轉化為成熟的產品,離不開臨床機構與轉化平臺的通力協作,以及審評環節的有力支持。
據悉,廣東省藥監局審評認證中心網站已開設“醫療器械臨床研究成果轉化項目對接與溝通平臺”通道。通過該平臺,政府部門可對接醫生團隊,快速解答相關疑慮;相關企業可對接醫生團隊,推動成果落地轉化。“我們將全過程加強重點項目跟蹤和培育,全鏈條提升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效能,對創新器械項目實行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導、研審聯動。”廣東省藥監局審評認證中心主任曾祥衛表示。
周到服務,護航產業發展
作為全省生物醫藥產業核心區,黃埔區依托“兩城一島”特色載體,構建起“生物島科研創新、科學城中試轉化、知識城生產制造”的協同發展格局。當前,黃埔區已集聚生物醫藥企業主體超4800家,產業營收規模達2300億元,榮登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榜單第5位,其中人才和產業化競爭力躍居前三,穩居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第一梯隊。
近年來,黃埔區創新構建“央省地企”四級聯動機制,持續擦亮“十分周到”藥械注冊服務品牌:每月邀請國家藥監局專家舉辦“面對面”咨詢,為創新品種提供從臨床試驗至上市申報的全流程指導;與省藥監局共建全省首個藥械注冊指導綜合工作站,推動省級審評事項“就近辦理”;設立廣州市藥品進口通關服務黃埔專窗,共建廣州市生物醫藥研檢綜合技術服務平臺,加速市級資源下沉;上線“黃埔藥事通”小程序及監管技術服務平臺,實現服務“24小時不打烊”;在“兩城一島”6個重點園區布局首批創新服務站,將藥械注冊申報服務送至企業“家門口”……
一系列精準務實的舉措,有效激發了區域產業創新活力。2024年,全區新獲批臨床試驗批件115件,占全省40%以上;累計獲批1類創新藥12個,其中2025年獲批4個,數量居全省首位,創歷史新高。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推動‘春雨行動’,全力構建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資源、最實的舉措,為每一個優質項目鋪路搭橋,為每一個創新夢想保駕護航,奮力打造醫療器械臨床研究技術成果轉化的‘黃埔樣板’。”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次對接會展示的臨床創新項目極具啟發性,黃埔區與省藥品監管局在政策、平臺、服務上的協同優勢,讓我們對項目落地充滿信心。”參會企業代表表示。
展望未來,黃埔區將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強化臨床需求牽引,推動更多臨床研究創新成果轉化落地、開花結果,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黃埔動能”。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