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洪流沖擊下 天河路商圈流量和消費能力完全不輸線上

天環廣場中庭擺設的中秋主題裝置,引得不少游人拍攝留影。(資料圖片)
“誰還去逛街?”在線上消費蓬勃發展的今天,這聲常見的疑問,道出線下商業體的共同難題。
但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的天河路商圈,卻是另一番景象。
記者近日調研時看到,雖然正值周一上班時間,但商圈里滿是購物、休閑的客人。巨大的人流在附近十字路口匯聚,于紅綠燈切換的瞬間,噴涌越過斑馬線,奔向大小商場和店鋪。
天河路商圈被譽為“華南第一商圈”,約2.8公里長的街區,匯聚25家大型商業綜合體,入駐商戶超1萬家。最新數據顯示,天河路商圈日均客流量約150萬人次,流量和消費能力完全不輸線上。
電商洪流沖擊下,天河路商圈靠什么吸引了大量線下消費者?
天河路商會會長謝萌認為,大型商場必須要改變原來的經營思路,從只管向商戶收取租金,到著眼于終端消費者的體驗,進而調整商業布局和商戶組合,以“長期主義”破局,變身“超級體驗中心”。
天河路商圈的做法值得借鑒:
——提供高階內容體驗。
線下消費之所以被電商替代,除了價格,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商品的選擇性少,內容單一。賣“人無我有”的產品,成為天河路商圈商家的共識。
當華南首店、中國首店紛紛在此落戶,產品的獨特性成為引力源。在天環廣場一家來自阿曼的香水店,獨特的阿拉伯調香吸引眾多顧客選購。一街之隔的正佳廣場,中國內地在營店鋪中面積最大的高達基地旗艦店、全國最大寶可夢卡牌道館,憑借其款式的多樣性,吸引眾多潮流玩家。
此外,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逛街的樂趣往往來源于視覺的新鮮感。無論天環廣場還是正佳廣場,都高度重視商品、店鋪的展陳更新,改造周期很短,以快速迭代的潮流、時尚吸引客流。
——物理空間的功能拓展。
海洋館、攀巖館是城市的熱門打卡點,若將它們引入商場,單純的賣場就會升級為融觀光、社交、文化為一體的城市生活中心。
在正佳廣場,購物不是唯一主題。步入其中,宛如走進一座微縮的城市樂園:一側是深海藍幕下徜徉的鯨影,情侶在“海底世界”前駐足合影;另一側,孩子們裹著棉服在冰雪世界里嬉戲笑鬧。消費者為之買單的,不只是某件商品,還是一份可被帶走的美好記憶。
——服務柔性達到新高度。
天河領展廣場近年來正在打造人寵共融的社交互動空間,這里隨處可見市民攜愛寵愜意同游的溫馨畫面。
為迎接四海賓朋,天河路商圈更下足“繡花功夫”:從廣交會直達商圈的接駁巴士、覆蓋主要商戶的外卡支付、清晰的離境退稅指引,讓每一名國際游客都能賓至如歸。“我們發現,很多外國客人沒有微信,不習慣使用掃碼點餐系統。所以從上個月開始,我們已開始引導所有商戶,特別是餐飲類商家,配備英文菜單并提供面對面英文點餐服務。廣交會期間,越來越多的酒店開始為中東客群增加阿拉伯語服務?!敝x萌說。
有效市場離不開有為政府,從頂層設計規劃到基礎設施建設,從出臺扶持政策到引導成立商會,天河區政府放權與服務齊抓,建設與監管并重。
過去,商戶辦一場戶外活動,要跑5個部門,耗時好幾個月,現在只需對接商會。商會接收商戶的活動申請后,與政府各職能部門和街道直接對接,實現“商會一口受理、街道一口辦結”。與此同時,對于商戶的合理需要有求必應,對于破壞商業道德和法規的行為堅決懲治。
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商會+企業”的共建共治模式,也有效塑造了商圈公平、活力、有序的商業環境。
天河路商會有效發揮了企業與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強化了行業自律,還起到整合資源作用,包括牽頭制定服務標準、組織大型購物節、協調商家錯位經營等。
線下消費的困局,表面看是線上經濟的沖擊,本質上是傳統模式與時代需求的脫節。突圍與重生,需要企業、政府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