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山之間,跨越廣惠兩市,當廣州的400公里連通起惠州的218公里,這條“最美旅游公路”將引出怎樣的新故事?
是綠與美的交輝——江河之上,流溪漫煙渚、增江映畫廊;山田之畔,“東坡十六樂事”串起惠州驛站群,這條公路讓山水從“遠方的詩”變為“眼前的畫”。
是農文旅的交織——田園果林間有了騎行道,溫泉小鎮里建起了新民宿,非遺匠人走進了“新”老街,這條公路讓散落的生態、文化、體育、旅游資源在此相擁。
是城與鄉的交融——在森林里教學的廣州天省實驗(從化)學校,讓院士匯聚的廣東龍城醫院,當城市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鄉村延伸,這條公路正讓城鄉發展的“落差”逐漸縮小。
更是跨市域的交響——廣州破壁搭臺、共享資源,惠州創新實踐、彰顯特色,這條公路跨過行政壁壘,讓廣惠攜手推進引領區建設的步伐更堅實。
這個國慶假期,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以下簡稱為“引領區”)廣州片區“最美旅游公路”手繪打卡地圖正式發布——這不僅是假期country walk的旅游指南,更是觀察廣州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的絕佳窗口。
開路:從“風景路”到“振興網”
點開“最美旅游公路”地圖,星羅棋布的驛站、古村、民宿、景區、產業園區點綴在山邊河畔,以400公里公路體系串聯,向東便是羅浮山和南昆山。
在廣州版圖里,從化、增城曾因地處北部遠郊,與中心城區存在發展差距。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最美旅游公路”成了破題關鍵。
“這條公路不僅是‘風景路’更是‘振興網’,要讓它成為銜接鄉村、輻射鄉鎮、激活產業的紐帶。”廣州相關負責人思路清晰——按照“一主二支三環五連”的系統規劃,整合公路、綠道、碧道、騎行道、森林步道等資源,打造全域漫游、廣惠互聯、水陸兼具的“最美旅游公路”體系,把游客引進來、把農產品賣出去,讓經濟活起來、讓群眾富起來。
目前,廣州段400公里公路全線貫通,已優化改造149公里,完成52公里示范段提升,與520公里“山海騎行道”成網。其中,從化108公里路段完成改造,串聯廣東溫泉賓館、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流溪河水上綠道從流溪溫泉廣場驛站延伸至米埗,未來將擴至25公里,形成“陸路+水路”立體交通。增城的增龍公路、正麻公路等跨市路段改造提升工程完工通車,不僅優化了路況,還增設嶺南特色標識,成了廣惠文旅“直達線”。
更讓人驚喜的是“慢行系統”。從化已建成20公里特色濱河慢行系統,騎單車就能穿行于碧道山林,感受流溪河的風光、森林的蔥郁和溫泉的氤氳;增城派潭體育小鎮的智慧騎行道上,電子屏實時顯示騎行者的速度、里程,讓“慢游”有了科技感。
日前,記者沿從化最美旅游公路探訪時看到,在流溪河泛舟至米埗段,從稻喜灣民宿碼頭登岸,穿過稻田與溫泉池,步行百米就能銜接慢行騎行道,從“水上漫游”切換到“田間騎行”。“路網的重心是串聯,要讓游客乘車、游船、騎行、徒步都‘進得來、游得開、走得順’。”從化區道路事務中心主任藍光說。
建站:驛站“活”起來,業態“融”進來
這個國慶假期,從化流溪溫泉廣場驛站成了年輕人打卡地——在落羽杉林間賞江景、品咖啡,在超大草坪上露營觀星、參加“超休閑”音樂節。升級后的驛站集休閑、娛樂、運動于一體,增設溫泉水樂園和皮劃艇、槳板項目,開放200個免費停車位,一家大小都能找到樂趣。
不同驛站各有特色。向北,流溪河水庫旁的彩虹橋驛站有最佳觀景臺,是攝影愛好者“取景寶地”;向南,溫泉入口廣場驛站主打基礎服務,提供停車、補給、充電、旅游咨詢,成了游客進入從化的“第一印象站”。
在增城,一座以客家圍屋為造型靈感的“嶺南客驛”——正果驛站,標記出最美旅游公路和最美增江游的重要交接點。它位于增龍公路東側、正果大橋北側,這里是南昆山至羅浮山、惠州龍門進入增城正果的必經之地。
工作人員介紹,運營后驛站會設特產展銷區、非遺體驗區和引領區成果展廳,提供停車、餐飲服務;周邊路網同步升級,人行天橋連起驛站、正果寺、正果老街——游客逛完老街,徒步跨增江就能參觀客家剪紙、增城欖雕等增城非遺;駕車10分鐘,可到番豐村倚豐綜合營地、西湖灘村竹林秘境、蒙花布沙灘。優化后的路網已讓客流不斷增長。
沿著最美旅游公路一路游覽,這批驛站早已不是傳統意義的“歇腳點”,而是業態“綜合樞紐”。
“我們以驛站為核心,整合農業觀光、文化體驗、生態度假資源,構建‘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文旅體系。”正果鎮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敏怡說,還通過特產展銷、民宿用工帶動村民就業,“希望未來正果能從旅游過境地變成目的地”。
興業:“經濟大動脈”賦能沿線“強鎮帶”
路通人聚,路暢業興。這條公路不只是“風景路”,更是導入產業資源、激活鎮域經濟的“振興路”。
近日“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中,從化區太平鎮、鰲頭鎮,增城區新塘鎮、石灘鎮、中新鎮、仙村鎮、小樓鎮集體上榜,形成了一條沿最美旅游公路分布的“強鎮帶”。這些鎮的產業結構也在優化:從化太平鎮借毗鄰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優勢,打造“綠美流溪灣、活力創新谷”;增城小樓鎮錨定農業專業鎮,深耕“何仙姑傳說”推動農文旅融合,鎮域經濟“造血能力”顯著增強。
如同引領區“經濟大動脈”,公路為康養、文旅、體育、低空等新業態輸送養分:
森林溫泉康養產業迎來“新伙伴”。投資超36億元的龍城國際康復醫院正式開業,與森林海共建高端醫康養綜合體;市一醫院、廣醫附屬腦科醫院分別與從都生命健康管理醫院、天人山水度假區結對,建立醫養聯合體。
體育業態的“爆發力”更顯著。江埔賽車小鎮、良口賽馬小鎮等5個主題小鎮加速推進。位于增城的廣州飛碟訓練中心經過升級改造,成為全運會飛碟項目的“核心戰場”;棒壘球、滑翔傘等各種“小眾運動”也在派潭體育小鎮擁有生長土壤。從化國際賽車場舉辦的中國青少年場地摩托(國際)公開賽,吸引了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賽,建成一年便帶動周邊村莊創收939萬元。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計劃最快于2026年下半年舉辦常規賽馬賽事,一個高起點、高定位、高水平的世界級馬產業經濟圈正在粵港澳大灣區崛起。
低空經濟也在加速“高飛”。農產品可以新鮮空運,大廣高速從化服務區、從埔高速從化南服務區的低空物流起降點已試飛;旅客可以俯瞰湖光山色,白水寨、森林海景區直升機觀光航線飛行超1.7萬架次。工信部電子五所低空核心區、海格通信無人基地等項目完成布局,覆蓋研發、測試、制造全鏈條。
惠民:路通民生暖,城鄉少“溫差”
最美旅游公路的延伸,不僅帶活了產業,更讓城鄉民生“溫差”縮小。
教育資源跟著路走——從化區打造的廣州天省實驗(從化)學校,把課堂搬進了森林,今年9月將迎來首批新生入學。增城投資約3.2億元建設的正果鎮中心小學新校區,是推進教育資源集中優化,破解“散、小、弱”辦學困境的核心載體。學校還為路程3公里及以上的學生提供安全校車服務,為偏遠地區學生解決“上學遠”難題。
醫療服務沉到基層——今年5月,廣州市從化區中醫醫院溫泉中醫診所、南平小鎮中醫診所成為醫保定點機構。走進門診,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艾草香,幾位患者正有序地接受針灸、推拿等傳統療法。“我不是游客,是附近的居民。”陳小姐告訴記者,她之前看病要到醫院,現在出門走10分鐘就能來針灸,坐診醫生也是中醫院的專家。
村民收入也跟著漲——增城區朱村街龍崗村村民阿偉,以前種一畝水稻只賺1000多元,隨著增城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越來越好,他收到租金、分紅和政府的流轉獎勵,一畝“收成”2400多元。公路通了,游客多了,每到節假日,增城稻田文旅成了熱門目的地,也為村民帶來更多收入來源。
破壁:讓廣惠走向“發展共同體”
跨越廣惠兩市,輻射粵東粵北,當廣州400公里與惠州218公里相連,這個“最美旅游公路”體系承載著比地理聯通更為深遠的意義。
它打通路網斷點,更打破行政壁壘——以交通共聯、產業共建、服務共享為支點,推動廣惠從“行政毗鄰”走向“發展共同體”,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樣本、探索新路。
它跨過地理距離,更跨越思想關山——讓兩市攜手創新協同治理體系,同心共富、合力聚能,讓引領區建設成效更顯著、“百千萬工程”落地得更扎實。
基礎設施“硬聯通”上,廣州主動發力打通跨市關鍵節點,推進增龍公路、正麻公路等路段的升級改造,為區域聯動搭建“快車道”。如今,從增城正果鎮出發,驅車40分鐘就能到惠州龍門南昆山、溫泉大觀園,比以前快了50分鐘,“一日跨城游”成了常態。
政務服務“軟聯通”上,廣州惠州正共同打造環南昆山—羅浮山政務服務合作圈:簽訂“跨域通辦”協議,通過線下專窗、線上專區、遠程視頻、自助終端等打通地域壁壘;實現不動產登記業務“跨城通辦”,在“異地受理、屬地審核”新模式下,市民鐘先生在增城完成了其名下位于惠州市龍門縣的不動產轉移登記手續。
產業發展“強互補”上,廣州增城、從化與惠州龍門、博羅成立文旅品牌推廣聯盟,共同開發旅游線路和產品,協同舉辦馬拉松、越野賽等文旅體活動,攜手打造文旅體育盛事;從化工商聯與博羅工商聯結對,攜手兩地企業一起推動康養產業規模化,打造高端民宿,推進綠美生態工程。
當廣惠的山水因這條路相連、產業因這條路相融、民生因這條路相通,“最美旅游公路”已不只是一條交通線,更是一條帶動城鄉蝶變的振興線、一條踐行高質量發展的示范線,讓“兩山”之間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讓城鄉區域共同繁榮的愿景照進現實。
“最美旅游公路”
廣州片區按照“一主二支三環五連”的系統規劃,整合公路、綠道、碧道等資源,打造全域漫游、廣惠互聯、水陸兼具的“最美旅游公路”體系。
目前,廣州段400公里公路全線貫通,已優化改造149公里,完成52公里示范段提升,與520公里“山海騎行道”成網。
從化108公里路段完成改造,串聯廣東溫泉賓館、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增城的增龍公路、正麻公路等跨市路段改造提升工程完工通車,成了廣惠文旅“直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