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意大利音樂劇《神曲》的終章旋律在珠江畔落下, 2025廣州藝術季于8月10日圓滿落幕。這場歷時三個半月的文藝盛宴圍繞“跟著演出去旅行”的主題,邀請享譽國內外的精品演出劇目精彩展演,更以“藝術馬拉松”等創新活動讓藝術融入城市肌理,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極大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據悉,本屆藝術季精心設置了“古韻新作”“引外聚典”“星光璀璨”“灣區華章”“新彩粵藝”五大篇章,演出55臺優秀劇目共計123場次,涵蓋歌劇、舞劇、話劇、音樂會等多種藝術形式,觀演人數8萬人次,此外,還開展各項藝術普及和推廣活動超過60場次。本屆藝術季全網累計話題曝光量超1億次,線上互動超10萬次。其中海外社媒持續發力,在國際宣傳方面發揮出顯著的傳播力,內容吸引來自45個國家、38種語言的多元化國際受眾的關注。體現廣州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奮力建設文化強市和國際演藝中心顯著成果。
守正創新:讓傳統文化在青春潮涌中煥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是本屆藝術季最動人的底色。本屆廣州藝術季精準把握時代脈搏,精心挑選一系列兼具深厚文化底蘊與創新活力的文藝佳作,這些作品堪稱國潮藝術新典范,以全新姿態將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從匯聚了當今舞壇眾多巔峰舞者的舞劇《牡丹亭》,到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國風懸疑小說的國風原創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再到原著位列豆瓣熱門歷史小說前五位的改編作品國風懸疑舞臺劇《清明上河圖密碼》,一批國潮佳作打造“古今文明對話”的文化史詩,讓傳統美學在年輕觀眾中掀起“文化追星”熱潮,以過硬的藝術品質創造性地發揚中華傳統美學精神。
本土院團更以 “守正創新”交出硬核答卷。本屆藝術季廣州歌舞劇院推出舞劇《醒·獅》與《英歌》,以非遺為骨、以創新為翼,為嶺南文化注入了震撼人心的時代力量,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書寫了文化傳承的新范式;紅船破浪,粵韻千秋,廣州粵劇院《帝女花》《南唐李后主》《范蠡獻西施》《秦王孟姜》《楊門女將》《刑場上的婚禮》等多部粵劇作品,是粵劇人對“守正創新”的永恒作答,在百年粵劇的長河里,鑿刻出一條貫通古今的精神航道;廣州芭蕾舞劇院全新排演芭蕾舞劇《家園》作為本屆藝術季的開幕大戲,打破了傳統舞劇的地域界限,讓芭蕾這一舶來藝術真正扎根于嶺南文化的沃土;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呈現《西游·悟空》與《化·蝶》的技與藝、廣東音樂曲藝團帶來《粵韻悠揚》粵曲專場韻與情、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推出《拇指姑娘》和《匹諾曹歷險記》的趣與真。廣州文藝工作者用創造性實踐證明:傳統文化從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流動在時代血脈中的活態基因。
文明互鑒:讓世界舞臺在花城共舞
藝術是跨越國界的語言,本屆藝術季以開放姿態搭建起文明對話的舞臺。本屆廣州藝術季星光熠熠,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經典作品舞劇《孔雀》用肢體勾勒東方哲思,鄭云龍領銜主演的舞臺劇《魔幻時刻》以戲劇張力叩擊人心,當代巴洛克音樂的巨星約翰·巴特演繹巴赫的經典之作《十二平均律》讓巴洛克音符與珠江潮聲共譜交響。名家名團的聚首,是不同文明、不同藝術語言在嶺南熱土上的深情相擁。
除了名家大腕,本屆藝術節更吸引了來自英國、葡萄牙、法國、美國、比利時、芬蘭、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 9 個國家和地區的頂尖藝術團與杰出藝術家們紛紛登臺獻藝。全女子芭比樂園交響樂團將帶來《芭比》電影交響音樂會,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與法國駐華大使館重磅推薦——“鏡廳盛宴”三大假聲男高音與凡爾賽宮皇家歌劇院樂團音樂會,橫掃五項勞倫斯·奧利弗獎、三項托尼獎的五星高分“神作”——倫敦西區原版話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譽為“意大利史詩級制作”的意大利音樂劇《神曲》作為本屆藝術季閉幕的壓軸演出,奏響中意建交55周年文化交流新樂章。音樂、戲劇、表演共冶一爐,廣州藝術季證明:開放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以本土為根,讓多元文明在這里生根、開花、結果。
為了讓觀眾感受多元文化的無窮魅力,展示廣州國際演藝中心建設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的豐厚滋養,這些名家名團的演出都設置了不同類型的優惠措施,這些惠民舉措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的同時,也積極推動大灣區演藝文化高質量發展和廣州國際演藝中心建設。
灣區同心:讓文化紐帶在交融中緊系
近年來,廣州藝術季勇擔新時代文藝使命,積極搭建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恢弘版圖,本屆藝術季以舞臺為媒,編織起人心相通的情感紐帶。進念?二十面體制作舞臺劇《唔講得》由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葉童和資深演員黃德斌首次攜手合作領銜主演,廣州站為內地獨家呈現;香港中英劇團《血色雙城記》2023年制作粵語版本一鳴驚人,廣州站演出為華南地區獨家;澳門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肢體兒童劇《搗蛋托管班》以戲劇語言傳遞共通的教育哲思。
藝術不止于劇場舞臺,更在城市街巷間流淌。本屆藝術季創新推出的“藝術馬拉松”活動,將藝術互動與全運精神深度融合,讓藝術從劇場走向生活,成為城市文化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除此以外,本屆藝術季還舉辦了一系列線上、線下的講座、工作坊、展覽等藝術活動,為廣州市民送上豐盛的藝術大餐。同時,本屆藝術季也積極發揮好文化窗口的示范帶動作用,請各國藝術家走進社區、走進文化場館和景區地標,通過參觀本地博物館、參加商圈藝術快閃活動等方式,更直觀了解廣州、了解中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持續提升廣州國際形象高度和知名度。
三個半月的藝術季落幕,但它留下的影響仍在延續。那些在舞臺上激蕩的文明對話,在灣區作品中流淌的同心之誼,早已成為廣州文化強市建設的生動注腳。當珠江的晚風再次拂過劇場的幕布,我們知道:這場以“旅行”為名的藝術盛宴,實則是一次關于文化根脈的尋蹤、關于文明未來的眺望。而廣州,正以藝術為橋,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世界的交匯處,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文化史詩。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