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3日,“七夕天河 激情全運”2025廣州乞巧·七夕節非遺活動周(簡稱“活動周”)拉開序幕。這場一年一度的文化盛會持續7天,除了展示“擺七娘”傳統乞巧民俗,還將開展惠民演出、全運乞巧打卡、集體婚禮等主題活動。
活動周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為契機,將體育元素、家風文化與傳統民俗深度融合,以“助力全運·七夕盛啟”“七夕鵲橋·全運足跡”“漢風國潮·得巧天河”“星河市集·活力天河”四大主題串聯起系列活動,讓千年乞巧習俗煥發新生命力。
創新演繹:
“非遺+體育”激發文化新活力
今年,恰逢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舉辦之年,活動周以“七夕天河 激情全運”為主題,將體育元素與乞巧文化深度融合,為傳統節日注入新活力。
在“七夕鵲橋?全運足跡”全運乞巧打卡活動中,BRT天河體育中心站、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奧體優托邦店)、正佳廣場、員村工人文化宮、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天河拾光里、珠村七夕廣場7個分會場化身“文化+體育”體驗站。市民在這些體驗站線下打卡,參與全運會、七夕節相關的知識問答和挑戰任務,即可獲得“七夕+全運”聯動專屬紀念品。

打卡點的挑戰任務之一。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布景。
“天工得巧”2025年廣州天河區非遺創意設計大賽暨乞巧手工藝大賽開賽,比賽持續至12月。賽事設置了非遺進校園課程、非遺研學課程等6大單元內容。
聯動共贏:
文商旅體融合讓“流量”變“增量”
以活動周為契機,天河區進一步推動文化、商業、旅游、體育的深度融合,將文旅“流量”轉化為發展“增量”。全運乞巧打卡、乞巧手游、文化展覽、非遺研學、非遺體驗課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將在天河區文化、商業、旅游、體育等相關單位輪番上演。
8月23日至29日(農歷七月初一至初七),珠村明德堂、北帝廟、七社等五個點位將向廣大市民展示“巧手巧藝”擺七娘的傳統乞巧民俗。現場不僅有傳統乞巧作品的展示,更有乞巧藝人的現場制作,讓市民近距離感受乞巧文化的魅力。
市民不僅能“看巧”,還能“學巧”“得巧”。8月24日至29日,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天河區文化藝術中心等將組織“非遺活動周8場研學體驗課”,通過介紹珠村人文歷史及天河乞巧習俗文化內涵,讓群眾在親手實踐中,體會傳統技藝背后的匠心精神,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創新與發展。
此外,“非遺+游戲”創新玩法將二次元文化與乞巧文化深度融合,為年輕人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
喜結良緣:
體育中心七夕將舉辦集體婚禮
乞巧文化始終以女性勤勞智慧、追求美好生活為核心內涵,承載著對家庭和睦、幸福綿長的樸素向往,正是“好家風”的生動寫照。今年活動周中,多場浸潤“好家風”理念的活動,讓千年民俗與當代家庭美德深度共鳴,讓文化傳承更具溫度與生命力。
七夕節當天,天河區民政局聯合天河體育中心特別設立結婚登記戶外頒證點,在天河體育中心舉辦“喜結良緣·活力全運”集體婚禮,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婚俗改革的號召,用簡約浪漫的形式倡導婚俗新風,讓乞巧文化中“向善向美”的內核在當代家庭中延續生長。
8月26日“《兩性對話》戀愛與婚姻”主題分享會也將在天河區文化藝術中心小音樂廳暖心開講,為觀眾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非遺與體育、家風、商業的深度融合,將進一步擦亮“七夕天河”文化名片,也為天河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更持久的文化動力。這個夏天,千年乞巧正以更年輕、更活力的姿態,邀全民共赴一場文化傳承的浪漫之約。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