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自遠方來 最美廣州等你
若想領略廣州的魅力,珠江夜色無疑是一封流動的邀請函。
夜里珠江,秋風微涼。游船笛鳴劃破暮色,兩岸樓宇次第點亮,一幅流動的嶺南光影長卷在眼前鋪陳開來。白鵝潭畔的文化巨輪與長堤鐘樓遙相呼應,珠江新城摩天樓群與琶洲現代建筑隔江對望。廣州塔塔身躍動著“海天霞、芰荷綠、菡萸粉”的全運會專屬色彩,南方面粉廠筒倉上巨型投影演繹千年商都傳奇……
珠江前航道34公里水岸夜景串珠成鏈,嶺南意象更加動人。11月16日,廣州國際燈光節將閃耀登場。在最美的季節,這座城市用最璀璨的方式向世界發出花城之約。

燈光動畫點亮珠江夜景。

珠江兩岸,燈光璀璨,發出“我愛廣州”的深情告白。
流光溢彩
光影珠江化作流動畫卷
夜幕低垂,珠江亮了。夜色中的廣州,如同一幅流動的嶺南畫卷。
游船一聲笛鳴劃破暮色,江面綻開銀鱗,兩岸光影流轉,色彩變幻的“小蠻腰”、燦若銀練的海心橋、燈火織就的樓群接連映入眼簾。光影散開,一座座橋梁和一艘艘游船也悉數化為這幅巨卷中靈動的筆觸。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的玻璃幕墻倒映著白天鵝賓館琥珀色的燈火。西堤歷史建筑群,燈光無聲地雕琢著歷史的輪廓,古老的建筑在夜幕下煥發新的生機。
巨型投影秀在南方面粉廠筒倉上演,嶺南文化和數字科技融合,動態演繹著廣州的商貿傳奇。沿江路24棟建筑同步切換光影,千年商都的歷史厚重感撲面而來。珠江新城、琶洲與金融城的摩天樓群驟然躍入眼簾。“喜洋洋”“樂融融”的光影圖案隨江水起伏,游船仿佛駛入巨幅動態畫軸。廣州塔上演著全運會主題燈光秀,“海天霞、芰荷綠、菡萸粉”的主題色彩在塔身上躍動流轉,讓世界感受到賽事的火熱與羊城獨有的魅力。
夜晚的廣州,既有“火樹銀花不夜城,流光溢彩看華燈”的繁華,也有“月色溶溶夜,情懷渺渺間”的靜謐。二沙島岸線的可變色動態堤岸照明帶,光映水中,波光粼粼,勾勒出靜謐溫婉的水岸線條。江風驟起,光影聯動,營造出嶺南水鄉的云紋意象。
一批新建的公共空間如精心打磨的珍珠,串聯起珠江兩岸的夜景長廊——海心橋飛架南北,廣州塔觀景平臺凌空攬勝,黃埔涌步行橋上榕葉造型的燈盞與江面倒影連成翡翠珠鏈。這些融入城市肌理的空間作品,拓展了市民的休閑空間,更讓璀璨夜色有了被溫柔注視的窗口。
海心橋下,光影如碎鉆般灑落在江面,游客仿佛伸手可摘一簇星光。“每次船過海心橋,孩子們都興奮地伸手去接住‘星星’。”一位帶著孩子夜游的母親笑著說。
游船緩緩靠岸,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收起相機,記憶卡里裝滿了精彩瞬間。“下次要來乘坐新開的電動游船,從金融城碼頭出發,看看不一樣的珠江。”有人已經開始規劃下一次的珠江游行程。
珠江光影不僅照亮了城市的建筑,更映入了市民和游客的心間。
深度揭秘
硬核科技“繪就”光影盛宴
社交媒體上刷屏的璀璨影像、珠江岸邊駐足流連的人群,都是珠江夜景視覺魅力的體現——動人的光影西起白鵝潭,東至金融城,貫通海珠、荔灣、越秀、天河四區城市界面,讓珠江成為一座流動的城市會客廳。
其實,每一處光影背后,都是設計與理念的創新。
“廣州對珠江兩岸夜景的營造,跳出了‘為亮而亮’的思維定式,緊扣‘一江千年,雙核閃耀’的主題,實現了水、岸、船、橋、建筑聯動,打造‘水岸聯動、光影共融’的沉浸式夜景。”廣州市照明建設管理中心副主任梁建光向記者透露,光影營造創新應用光藝、投影、水景、舞美等技術手段,燈光設計強調與江水的互動,追求光在水面上的暈染與交融,再現了嶺南水鄉的朦朧與詩意,讓夜景不僅“亮起來”,更成為可閱讀、可感知的“城市文化光景”。
珠江夜景的光影設計,拒絕平鋪直敘的泛光照明,而是圍繞視覺節奏與情緒體驗,精心布局了一系列標志性的光影高潮,讓市民與游客在移步換景間,不斷“眼前一亮”。
其中,“三塔共舞”與“橋底光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三塔共舞”通過精準編程控制,使廣州塔、東塔與西塔串聯成統一的視覺整體。光束如流動的音符在建筑間跳躍穿梭,呼應配合建筑立面上的動態影像,時而演繹青山水墨的嶺南畫卷,時而展現現代都市的蓬勃脈動。“橋底光影”則是對賞燈人的抒情,海心橋被改造成沉浸式“光影隧道”,游船穿行而過,燈光與水波、船身交相輝映。對游客而言,過橋成了充滿期待的驚喜時刻,從“靜態看景”到“動態入景”,增強了夜游的趣味性,體現了城市治理的精細與人文關懷。
于城市尺度,夜景的提升重塑了城市天際線;于個人體驗,這份光影溫暖了每個賞燈人,珠江的夜色成了連接城市與市民的情感紐帶。
人民城市
精細化治理蘊含溫情與智慧
據介紹,廣州搭建了全域聯動的智能總控平臺,為燈光裝上“智慧大腦”。平臺將新建區域與核心區原有照明系統納入統一弱電集成管控,運維人員輕點鼠標,就能實現“一鍵管控、分時調光”。平日模式下,燈光沉靜內斂,到了周末與節日,就可按需一鍵切換成璀璨模式,讓華燈綻放。
在金融城片區,廣州還率先引入虛擬仿真平臺,實現對燈光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可視化管控。施工前,可提前預覽燈光效果,避免設計偏差;運營后,能實時監控每一盞燈的工作狀態與能耗數據,精準定位故障并進行預測性維護。
“低碳理念也貫穿項目始終。”梁建光介紹說,智能分時調光系統作為節能“主引擎”,讓燈光在非高峰時段自動“低調行事”,降低亮度、減少動態效果;新建與改造區域廣泛采用高效LED燈具,搭配精準的配光設計,在提升視覺品質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能耗,盡顯城市治理的“繡花功夫”。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如果說智能與低碳是城市照明的“硬實力”,那么“人民城市”理念下的群策群力,便是讓燈光更有溫度的“軟實力”。
二沙島岸線照明改造,通過與市民“共商、共建、共治”,最終實現“共享”。項目前期,有居民反映,二沙島岸線存在暗區,給夜行帶來不便,而初步方案又可能對居民和游客造成眩光干擾。項目團隊組織了多次“現場試燈”,認真收集市民游客的每一條反饋意見。基于這些來自一線的聲音,方案得到關鍵優化。團隊最終決定,在欄桿外側橋架下方安裝防眩光洗墻燈,光線柔和地灑向堤岸,有效避免了直射人眼。
照見未來
廣州“以光為語”走向世界
燈光,向來是世界讀懂廣州的窗口之一。
2023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發布獵德大橋燈光秀視頻,以中法雙語致謝廣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轉發廣州夜景,將廣州的光影魅力持續推向國際舞臺。
夜幕流光、霓虹律動、江海歡騰,在最美的季節,廣州用共舞的光影,向世界發出邀請函。
11月6日,廣州塔正式呈現全運會主題燈光。九大主題光影篇章如畫卷般在塔身漸次綻放。同步亮相的“灣區新韻”日常模式燈光,則巧妙融入嶺南文化元素,與塔身經典燈光共同講述廣州故事,點燃全城賽時氛圍。
世界級的城市照明景觀不僅能提升城市美學價值,更能有效延長游客駐留時長,激發消費潛力,構建夜間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閉環。
《廣州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提出,將廣州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城市照明新典范。《廣州市珠江游管理辦法》也明確提出,要將兩岸城市夜景納入統一管理體系,實現水岸視覺協同;要求沿岸樓宇、橋梁、碼頭等配套建設景觀照明設施,運用現代光影藝術增強建筑燈光與景觀互動,全面提升珠江夜景品質。2025年廣州夜間消費季,也將廣州國際燈光節等沉浸式夜游活動列為關鍵亮點,彰顯政府對“光影經濟”價值的精準把握。
作為十五運會開幕式主辦城市,廣州推出“城市中軸夜幻線”“西關風情夜宴線”等五條全運主題夜游線路,串聯珠江新城地標、永慶坊非遺街區與奧體中心等場景,并與國際燈光節等活動深度聯動,共同打造“白天賞花、夜晚觀燈、全天享賽”的多維體驗,助力廣州夜間消費熱度穩居全國前列。
這道流淌在珠江畔的光影,既為市民夜晚漫步提供安全愜意的空間,也讓夜間經濟的活力持續迸發,成為城市造福百姓、滋養發展的饋贈。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