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為外貿提供了有力支撐。
廣州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3265.6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1%。這也意味著,廣州從去年全年增長2.1%,到今年一季度增長3%、上半年增長3.8%,再到前三季度增長4.1%,實現了“三級跳”,一路穩步回升,走出了一條韌性向上的發展曲線。
回顧過去,廣州要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中實現“三級跳”并不輕松,靠的是改變隊形、創新打法,靠的是責任擔當、奮力拼搏。尤其是消費、投資、外貿“三駕馬車”發揮了壓艙石作用,經濟發展呈現出產業有提升、需求有韌性、市場有活力、未來有預期的蓬勃態勢,展現出了經濟大市在挑大梁中釋放出的更大帶動力和輻射力,也體現出了這座城市在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抓緊投資這個“關鍵先生”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經濟增長。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快變量,既涉及當下、更關乎未來。
近年來,廣州緊緊抓住投資這個“關鍵先生”,錨定“萬億投資”目標,重點謀劃建設了一批“打糧食”的產業項目和“強承載”的基礎設施項目,以項目之進聚發展之力,持續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蓄能。
盡管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紛繁復雜,但前三季度,廣州扛住了壓力,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比上半年提升0.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增長9.6%,更顯意義重大,體現了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作用。
當然,廣州的拼投資不只是“拼投資”,還在拼營商環境、拼服務品質、拼產業生態。
拼營商環境方面,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正持續推進“干部作風大轉變、營商環境大提升”,著力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
拼服務品質方面,廣州作為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省會城市,擁有豐富的科技、醫療、教育等資源,讓企業沒有“后顧之憂”。
拼產業生態方面,廣州作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擁有聯合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行業,是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
通過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持續完善的招商體系,廣州吸引了全球企業用腳投票。
今年以來,以字節跳動、阿里、騰訊等為代表的頭部平臺企業加速布局,以總投資約532億元的“藏粵直流工程”、總投資約295億元的TCL華星t8項目等為代表的“巨無霸”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廣州經濟的“硬通貨”越來越多。
企業對城市的選擇,都是有底層邏輯的,關注的就是一座城市的大市場、強配套、優服務。數據已經說明一切,今年8月廣州全市經營主體數量突破400萬戶,9月末進一步增長至415萬戶,其中企業數量占比提升至65%。持續增長的經營主體,必然為廣州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活力。
發揮消費這個引擎作用
消費是國民經濟循環的起點和終點,對經濟發展起到基礎性作用。廣州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堅持從創新城市消費矩陣、提升消費載體能級、強化產業與消費融合、擴大高水平開放、優化提升消費環境五個方面,持續提升廣州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
去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1.1萬億元,連續4年實現超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57.59億元,同比增長4.1%。值得注意的是,廣州除了家具、家電、機電產品等受“兩新”政策帶動的品類和糧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構成穩健增長的基本盤外,情緒價值成為“新流量密碼”。
我們看到,廣州的潮玩收藏、盲盒經濟、IP衍生等悅己消費已經蔚然成風,珠寶、茶飲紛紛演變為情感載體,也帶動了體育娛樂用品、文化辦公用品、金銀珠寶等零售額的持續增長。
一座超大城市,必定也是一座“流量城市”,而“大消費”依靠的也是“大流量”。在廣州,流量紅利正加速轉化為顯著的經濟增量。
今年春節假期,廣州市接待游客1634萬人次,同比增長5.1%,實現文旅消費總額160.1億元,同比增長42.9%;“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近1190萬人次,實現文旅消費超1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14.2%;國慶中秋假期,累計接待游客1738萬人次,實現文旅消費總額15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5%、18.1%……
如今的廣州,正不斷營造“多維的消費場”,也日益成為“世界的會客廳”,持續把源源不斷的“流量”,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增量”。
穩住外貿這個“底盤支撐”
外貿,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觀察經濟活力的重要“晴雨表”。
廣州作為千年商都,見證著我國外貿的發展、壯大,至今仍是我國促進外貿穩增長的生動縮影。
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商品進出口總值規模突破9000億元,其中出口總值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廣州市外貿進出口值已達1.12萬億元,年度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連續四年破萬億元。
廣州外貿不斷突圍的密碼在哪里?
近年來,廣州發揮優勢、搶抓機遇,持續在新起點上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堅定不移推進廣東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塑造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
外貿數據的背后,除了國際商貿中心、全國綜合性門戶等城市核心功能的強力支撐,還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等城市定位的強力加持。
10月30日,東航C919國產大飛機執飛的MU6308航班從廣州白云機場第五跑道騰空而起,標志著白云機場第五跑道正式投運,為廣州持續提升國際航空樞紐能級提供了重要砝碼。
除了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廣州還同步推進國際航運樞紐、國際鐵路樞紐等建設,不斷做強“樞紐+”這篇大文章,把“交通樞紐”打造成為“經濟樞紐”,把“流量經濟”加快變成“增量經濟”。正因為這些“搬不走的區位優勢”,讓廣州穩外貿的信心更足,讓建設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標愿景越來越近。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全運會籌備也進入倒計時,廣交會正如火如荼進行當中,作為經濟大市的廣州,正處于多重戰略疊加的歷史機遇期。對于當前的廣州而言,“三級跳”只是故事新的開始,未來的篇章必定更加精彩。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