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為低效用地 今成產值800億元園區
近日,自然資源部公布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第二批18個典型案例,廣州市白云區廣州設計之都改造項目(再開發類型:村級工業園提質增效)作為廣東省代表成功入選,為全國各地盤活存量土地、推動產業升級提供借鑒。
廣州設計之都產業園區是白云區為推進綠色設計產業創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園區。其改造項目通過加強規劃引領、采取拆除重建和拆整結合的模式,綜合運用村級工業園改造、政府收儲、整村改造等多種方式,實現了土地的成片開發和最大化的節約集約利用。截至7月4日,園區已有39棟大樓封頂,建成產業載體86萬平方米,已形成年產值高達800億元的設計創意企業匯聚和發展的產業園區,改造成效十分顯著。
廣州設計之都位于鶴龍街黃邊村,處于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創新節點,南臨白云新城總部經濟集聚區,西接白云湖數字科技城—數字經濟創新示范區,項目與機場高速、華南快速干線相銜接,范圍內地鐵線交會,區位、交通條件優越。項目總用地面積約212公頃(含現狀保留區34公頃),包括廣州設計之都一期、二期及西擴區(含三期和黃邊村改造項目)。
項目實施前,該地主要為黃邊村集體連片舊廠和村民住宅,土地利用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建筑質量普遍較低,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足,低端業態扎堆,以化妝品、服裝制造、汽車修理產業為主,年產值僅約5000萬元,年稅收不足百萬元,同時密集的廠房和住宅存在環境、治安等安全隱患,與廣州臨空經濟區的定位十分不匹配。
項目采取拆除重建、拆整結合的模式實施改造,創新應用“土地儲備+舊廠房改造+舊村莊改造+留用地開發+拆違治亂”組合拳,將村級工業園打造成為功能復合、配套完善的價值創新園區。
改造后的成果證明,廣州設計之都的路徑行之有效。
經濟效益方面,廣州設計之都一期項目改造后,年產值將由原來的5000萬元提升至800億元;村集體和村民收益方面,原村級工業園22萬平方米無證物業改造后,預計村集體物業將獲得36萬平方米有證物業,預計租金收入達到原來的3倍,并獲得至少4億元的資金收入,40年租金累計收入近百億元。園區三期改造后預計營業收入約235億元,年稅收9.5億元,引入約600—750家優質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超2.5萬個。
社會效益方面,規劃公園綠地14.8公頃,結合特色云谷公園打造“十”字綠廊,串聯公共空間,實現5分鐘見綠。同時,規劃云谷公園、社區公園、企業花園、宜居花園四大公園體系,營造多維“設計+”主題空間場所,為宜居新城的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