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鎖民生“幸福密碼”

廣州正以亮麗多姿的城市風貌迎接八方賓朋。
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廣式煲湯溫潤養人,單位食堂卻也常備饅頭、餃子,照顧著我的‘北方胃’……”碩士畢業生張雨點,今年在廣州成為“職場新人”。
花都區集群街道居民馬妹,今年住進了“原拆原建”的新房:“我和鄰居們第一次走進新家,簇新的房子,還有政府送的電飯煲、大米和油,大家都笑到‘見牙唔見眼’(笑得合不攏嘴)。”
“社區的‘稚樂園’在家門口開園了,一下子就給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提供了最優解。”家住逸濤社區的小昳媽媽,從家門口的托育園中尋得一份安心。
大學畢業生、年輕媽媽、住進新房的老街坊……簡單的幾句話,共同勾勒出廣州這座城市最溫暖的民生畫卷。“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廣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更加精細的治理思路塑造“人與城”的關系,讓民生福祉更可感可知。其間,廣州連續三年入圍“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已深刻寫入城市的基因。

“百萬英才匯南粵”2025年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專題招聘活動。
一個新機會:“就業巴士”走街串巷
就業,是民生版圖中最為關鍵的一塊。聚焦就業優先,廣州努力實現就業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的良性互促,積極推進“以高質量服務推動就業創業”這一民生實事,全方位提升人民的就業幸福感。
作為入選全國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的城市,廣州已基本建立“15分鐘就業服務圈”。356個就業驛站、105所院校就業創業e站、30個零工市場(零工服務站點),已深入城市村居。求職者在“街頭巷尾”,便能輕松獲取就業信息、享受就業服務,節省時間和精力。截至今年9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28.53萬人,幫助9.9萬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幫扶3.07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高質量就業社區建設標準”經驗在全省總結會推廣,為廣大勞動者創造了優質的就業環境。
乘“百萬英才匯南粵”東風,廣州開出“人才專列”“職通車”,向廣大英才發出“招賢令”。不論是“大而全”的綜合招聘會,“專而精”的特色招聘會,還是“小而美”的招聘會,幾乎每周,各種招聘會都會在廣州街道上演,“灣區就業巴士”走街串巷,為市民群眾帶來就近的招聘信息。截至今年9月,全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舉辦了1369場招聘會,提供崗位112.96萬個次,為求職者提供更多選擇機會。
一份歸屬感:從“一張床”到“一個家”
“入職那天,推開人才公寓的門,齊全的設施、溫馨的布置,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八個字——一方天地,一盞燈火。廣州給青年人的這份歸屬感,比任何口號都來得實在!”今年入職廣州番禺交投集團的2025屆碩士畢業生劉芮君,直言這座城市藏在細節里的“溫度”更讓人動容。
住房是民生之重,“安居”有保障,“樂業”才能有勁頭。從“一張床”到“一個家”,廣州以實實在在的安居政策為青年人才解除后顧之憂。今年6月30日,廣州青年優居·南粵英才驛站公益住房小程序正式上線,應屆畢業生可通過小程序申請首批短期住房,在廣州免租入住7天、15天或30天。
就在2024年,廣州全年共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10.79萬套(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02萬套。城中村改造固定資產投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原拆原建”危舊房改造新模式獲得突破,花都區集群街2號居民樓成為全省首例多業主籌資的危舊房拆危建新項目。
一份活力和溫度:打造全齡友好社會
城市的活力和溫度還體現在對兒童友好、青年發展、老年頤養的全齡友好社會的打造。
在這里,一批又一批“家門口的好學校”持續上新,眾多高等學府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持續攀升,職業教育體量在全國地市排名第二。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都擁有成長成才的機會。
在這里,村衛生站醫保定點和“一元錢看病”100%覆蓋,臨床檢查檢驗結果與全省各地市及部分省外地區實現互認;就醫無感支付服務擴大到全體居民,定點醫藥機構醫保藥品追溯碼采集實現全覆蓋。
在這里,還有1414個長者飯堂、177個頤康中心,陪伴老人們探尋美好生活;67個“穗救易·共助空間”遍布全市,給陷入困境的人們傳遞城市的善意和支持;182名兒童督導員和2866名兒童主任扎根基層,守護著孩子的童年;3011個社區慈善基金,正構建社區向善內循環……
公共服務需求體量大,民生需求日益多元。邁向“十五五”,廣州將堅持造福人民的根本價值取向,高質量辦好民生實事和民生微實事,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新進展。
速覽“十四五”
2021年
廣州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驗獲全國推廣。
在廣州,公辦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提高到53.43%和88.18%。
2022年
廣州建成首批村居(社區)就業驛站62家,城鎮新增就業30.55萬人。
在廣州,頤康服務站覆蓋53%村居,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全市鎮(街)。
廣州成為2022年度唯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會員的中國城市。
2023年
廣州組建新業態用工保障聯盟,新建家門口就業驛站175家。
在廣州,頤康中心(站)實現村居全覆蓋,基本養老服務人人可及。
成功創建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
組建安居集團,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7.65萬套,發放租賃補貼1.84萬戶。
2024年
廣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4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
推進全國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推動城鄉低保標準“十五連增”,綜合救助保障水平居全國前列,入選首批全國兒童福利機構高質量發展改革試點。
2025年
在廣州,個人養老金參加(開戶)人數超500萬人,居全國前列。
成功揭牌全國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活動項目。
數讀
教育
2024年,廣州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7.9萬多座、普通高中招生計劃1萬多個。
2024年,12所職業院校全部入駐科教城,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廣州選手獲金牌數占全國近1/5、居全國城市首位。
醫療
2025年,廣州臨床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實現跨省互通:與貴州省逾80家醫療機構實現了跨省調閱和互認。
2025年,廣州實施基層藥品聯動保障行動,優先為家庭醫生簽約居民提供涵蓋27種慢性病的一類門特外配處方流轉服務。
社區嵌入“稚樂園” 托育就業兩相宜
一座城市的人民生活品質,往往體現在解決人民群眾的民生急難愁盼上。而如何可持續地推動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服務,考驗著城市的公共服務供給智慧。在廣州市南沙區,一場引入公益慈善概念的社會創新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新解法。引入公益組織擔任合伙人,打造普惠低償而有人文溫度的公共服務產品,邀請社區鄰里成為服務執行者,在給自己創收的同時服務社區,而公共服務的營收按比例反哺社區。如今,位于南沙區逸濤社區的稚樂園正是借助這一模式,回應了社區的一系列民生服務需求,成為社區“網紅點”。
原來,逸濤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年輕新型社區,社區12歲以下兒童占比12%,托育、托管需求非常強烈。“可那時候要找一個價格合適、服務有保證的托育機構其實比較難,要么遠,要么貴。”逸濤社區稚樂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一年多以前,逸濤社區工作人員精準捕捉到了社區雙職工家庭的托育剛需和全職媽媽再就業意愿,隨即啟動稚樂園合伙人項目,以社區慈善基金為載體,尋找到了具有豐富社區普惠托育經驗的社區合伙人——廣州法澤社區公益基金會,決定以社區出場地、公益組織出專業的方式共創社區托育服務。
在這一共創機制下,社區的活力和韌性悄然顯現。社區盤活了閑置空間,11個單位及熱心黨員組團支持完成場地的功能改造;同時,稚樂園也開始了托育園工作人員的招募,并由公益組織進行專業培訓和指導,幫助多位社區全職媽媽找到“全職媽媽”之外的第二職業。“這個家門口的職業吸引了不少媽媽報名,大家都說其實剛好需要這么一個機會走出家庭尋找自己的舞臺,大家對托育社區的孩子也很用心。”稚樂園工作人員說,通過創新服務供給模式,這里便形成了盤活閑置資源、激活居民參與的社區普惠托育新模式。
2024年10月,稚樂園正式開園,作為南沙區首個社區嵌入式托育園,實行普惠定價,2—3歲的孩子全日托育費為1980元/月,遠低于周邊市場價,而且融入了科學觀察等特色課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真正讓寶爸寶媽實現放心托、安心育,以社區內生資源激活破解托育難題。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稚樂園已招收15名嬰幼兒,算上老師的工資以及日常基本開銷,已經能夠實現日常運作收支平衡,而且還能反哺逸濤社區的社區慈善基金,支持社區開展困境群體支持服務和活動,構建一個社區的民生事業良性循環。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