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國頂尖算法團隊琶洲“論劍”
第四屆琶洲算法大賽以“算法領航 琶洲奮進”為主題,已吸引全球30多個國家超8000支隊伍同臺競技,規模創歷屆之最。賽事設置五大賽道、19道賽題,聚焦AI大模型、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前沿領域,其中大模型算法優選賽占比近六成,成為本賽事最大亮點。9月22日、23日兩天,算法大賽總決賽及生態賦能大會在廣州琶洲舉行。大賽不僅匯聚頂尖高校與企業團隊,更推動“以賽聚才、以賽促產”,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落地注入強勁動能。

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30余國頂尖團隊交流創新成果
第四屆琶洲算法大賽吸引了來自中國、新加坡、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德國等30余個國家的頂尖算法團隊,總報名隊伍數量高達8131支,賽事規模與影響力創歷屆之最,并呈現“華南引領、全國聯動、國際參與”新格局,國內報名團隊分布實現國內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全覆蓋。
海外參賽隊伍中,既有來自Xena科技、Tausi應用等知名企業的技術團隊,也有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頂尖高校的師生隊伍。琶洲算法大賽的國際知名度正逐步提高。
Farshid Ahsan(法希德·阿赫桑)現任Markopolo AI軟件工程師,作為團隊核心成員,他所在的隊伍以“AI+營銷”項目從國外賽區脫穎而出,晉級第四屆琶洲算法大賽決賽。“作為一個專注于AI驅動商業解決方案的團隊,我們始終積極關注此類平臺,尋找與技術棧和業務目標相匹配的競賽機會。琶洲算法大賽正是一個在中國市場展示AI創新方案的絕佳平臺,這與我們的拓展戰略高度契合?!狈ㄏ5隆ぐ⒑丈Uf,“通過此次大賽,我們希望短期內獲得技術專家和行業評委的認可,驗證解決方案的先進性,并與中國AI生態中的優秀團隊交流學習,展示我們在自主商業引擎方面的創新成果?!?/span>
為什么頂尖團隊對參與這項賽事十分重視?據主辦方介紹,優勝團隊不僅有機會贏取百萬獎金,還將獲得包括算力券、龍頭企業技術合作、人才獎勵、政策扶持以及融資貸款支持等在內的千萬元級專項孵化資源。這些實打實的資源,為參賽團隊的技術成果商業化鋪設了快車道,真正推動算法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此外,本屆賽事重磅開啟“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賽事直通車,并設立培育加速營。優勝團隊可直接進入該獎項評審環節,并獲得從材料打磨到專家指導的全流程支持,助力優勝團隊沖擊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最高榮譽。
今年參賽企業數創下歷屆之最
據主辦方介紹,前三屆琶洲算法大賽取得圓滿成功,三屆大賽共覆蓋全球五大洲40余個國家,累計吸引超萬支隊伍參賽,碩士及以上學歷選手達60%。
琶洲算法大賽聯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開展“專家評審”,評選出41位“琶洲領軍算法師”,14位“琶洲新銳算法師”,引入170個人才團隊,構建多梯度算法人才結構。三年來,通過大賽,海珠區已落地百度ARM云全國總部、云啟智航等企業超60家。在大賽引擎助推下,“人工智能應用+”產業在琶洲集聚成勢,落地行業大模型169個,引育大模型備案項目27個,數量位列全省第一;算法備案項目148個,數量位列全市第一。大賽已成為項目招引的“動力源”和“蓄水池”。
據了解,第四屆琶洲算法大賽個人團隊占比達62%,是報名參賽的主力軍,單位參賽占23%,高校參賽占15%,形成了“個人—單位—高校”的多元參與結構。
在企業參賽隊伍方面,今年大賽參賽企業陣容豪華,參賽企業數創歷屆之最,專精特新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兩者合計超過60%,包括字節跳動、比亞迪、科沃斯、江淮汽車、三七互娛等互聯網、金融、制造、能源、消費、科技等重要領域的頭部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屆參賽隊伍復報率達13%,這也意味著大賽獲得了許多優質企業的持續關注和信賴。
第四屆琶洲算法大賽的舉辦,不僅為全球算法人才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更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通過以賽聚才、以賽促研、以賽促產的方式,有效推動了高端算法人才在琶洲的集聚發展,高效促進了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的深度融合,更加速了優秀技術成果的轉化落地。
未來,琶洲將進一步把大賽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技術交流與合作平臺,為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以賽聚才促研促產 廣州打造AI產業“沃土”與“高地”
當前,廣州正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沃土”與“高地”。人工智能不僅是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關鍵產業之一,更成為賦能其他現代化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的底層技術,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已形成兼具“厚度”與“活力”的發展格局,相關企業超過2200家,構建起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相互支撐的全鏈條體系,成為廣州向“智造強市”轉型的關鍵一招。人工智能的發展以算力、算法、大數據為三大核心要素。這三大領域,廣州都有扎實的基礎。
算力方面,廣州已建成“通智超”綜合算力體系,其中通用算力3.1萬P、智算運行服務平臺算力納管調度資源池超1.2萬P、超算145P。目前,廣州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二期項目200P國產算力已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算法方面,全市大模型備案數已達48款,覆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9大領域。大數據方面,廣州上線全省首個城市可信數據空間,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已發布5300多項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目錄。
大賽看點1
人才水平高
1218支高校參賽隊伍中不僅匯聚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的師生團隊,還涵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等全球Top100高校(《QS世界大學排名》)的超140支參賽隊伍。
大賽看點2
場景落地快
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的一大特點是場景落地“快”。這里誕生了全球首個交通行業大模型、國內首個教研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今年以來,36個“AI+醫療健康”揭榜掛帥項目、國企首批60個應用場景相繼亮相,獲批建設醫療、能源領域2個國家級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為技術落地搭建了“快車道”。
廣州正搶抓智能體機遇,算法大賽將有效促進優秀技術成果轉化落地。
大賽看點3
配套生態優
廣州正建立越來越優越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沿著活力創新軸,廣州已布局30余個人工智能專業園區,設立近70支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匯聚30多名戰略科學家、5萬多名行業人才,形成了“研發—孵化—加速—產業化”全周期服務生態。
琶洲算法大賽不僅讓全球算法人才一展身手,更有望促進業內算法“高手”與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有機融合。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