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比增長19.8%創歷史新高 彰顯廣州蓄力前行的新趨勢與磅礴動力
打造創新引擎 激蕩發展動能
隊伍壯大
截至去年底,廣州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399家,形成了強大的優質企業梯隊。加上今年新增的127家,廣州的“小巨人”艦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壯大。
截至去年,全市專精特新企業年營業總收入突破8000億元,其中“小巨人”企業貢獻1279億元;近三年專精特新企業平均增長率18.1%,遠高于同行業增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引領創新
去年,廣州“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R&D)達8.8%,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知識產權方面,廣州專精特新企業的平均專利數為8.66件,而“小巨人”企業的平均專利數更是高達40.93件,成為全市產業創新的重要源泉。
政策保障
去年,廣州組織重點企業“點對點”精準服務,針對企業反饋的貸款需求問題,積極組織各銀行對接,給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貼息,涉及貸款金額105億元。
截至今年3月,廣州累計為超1.5萬家中小微、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超過400億元的擔保支持與服務。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國內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正成為衡量一座城市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標尺。10月20日至10月24日,第七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式對外公示,廣州以新增127家、同比增長19.8%的成績創下歷史新高。
在全國“小巨人”角逐愈發激烈的背景下,廣州認定數持續增長如同棱鏡,折射出這座創新之城深厚的產業底蘊、澎湃的創新活力與優渥的營商生態。這些“小巨人”的爆發式成長,透視的正是“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戰略下,廣州蓄力前行的新趨勢與磅礴動能。
持續增長 城市發展的底氣所在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優勢。我們常常用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來形容這些企業,因為它們瞄準的是市場空白、行業痛點,深耕的是細分領域、關鍵環節。它們雖規模不大,卻手握核心技術,在產業鏈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是未來產業巨頭的“種子選手”。
近年來,國家“小巨人”的角逐越來越激烈,每一家入選企業都是真正的創新先鋒。數據顯示,全國第五批和第六批“小巨人”認定數量已連續兩年下降。然而,廣州卻劃出了一條昂揚的增長曲線。根據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數據,截至2024年底,廣州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399家,形成了強大的優質企業梯隊。加上今年新增的127家,廣州的“小巨人”艦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壯大。
這些企業已成為廣州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截至2024年,全市專精特新企業年營業總收入突破8000億元,其中“小巨人”企業貢獻1279億元;近三年專精特新企業平均增長率18.1%,遠高于同行業增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更令人矚目的是,2024年廣州新上市企業中,77.8%為專精特新企業,累計上市總數達27家。同時,有12家專精特新企業入選全球獨角獸榜單,占全市企業入選總數的50%,涌現出小鵬匯天、明珞裝備、極飛科技、億航智能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億航智能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中新廣州知識城上空飛行。
“廣州‘小巨人’企業持續增長說明廣州的‘小巨人’企業是真正具備發展潛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反映了廣州企業在硬科技創新方面具有扎實的功底。而這些具備真正創新能力的‘小巨人’企業,則是未來廣州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底氣所在。”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如此表示。
活力強勁 成為產業創新急先鋒
如果說數量的增長是外在表現,那么強大的創新內核則是廣州“小巨人”們最鮮明的特質。它們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致力于“專而精”,將創新刻入發展的基因。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其創新強度:2024年,廣州“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R&D)達到8.8%,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知識產權方面,廣州專精特新企業的平均專利數為8.66件,而“小巨人”企業的平均專利數更是高達40.93件,成為全市產業創新的重要源泉。這些閃亮的數字背后,是企業在各自賽道上對核心技術的不懈攻堅。
從精密零部件到高端材料,“小巨人”企業支撐著廣州制造的高端化躍升。在生物醫藥領域,云舟生物、冠昊生物專注于創新藥物研發,填補國內市場空白;在機器人領域,藍海機器人、瑞松智能攻克關鍵技術,搶占智能裝備發展制高點;在人工智能領域,鈦動科技、蘑菇物聯打造行業智慧大腦,賦能傳統產業破局;在生物制造領域,慕恩生物擁有全球最大的商業化菌種庫(超32萬株)和創新產品管線布局,在生物農業與醫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些企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實踐者,更是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積極參與者,是推動廣州乃至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

瑞松科技的智能生產線。

擁有大規模菌種資源庫的慕恩生物是本次的新晉“小巨人”企業之一。
創新活力也正轉化為產業鏈的韌性。我們看到,廣州“小巨人”的崛起,與城市產業布局深度咬合。全市“小巨人”企業中,六成以上屬于工業基礎領域,九成企業至少為3家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直接配套,90%以上分布在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人工智能、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領域,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作出積極貢獻,成為廣州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
悉心栽培 產業沃土+精準滴灌
這些“小巨人”是如何成長起來的?這離不開產業沃土的深厚滋養,以及政策雨露的精準滴灌。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廣州產業基礎雄厚,有巨大的產業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需求,創新需求帶動了創新企業發展。同時,廣州政府建立了良好的政府培育創新企業的體系,不斷出臺政策,吸引和培育具備真正創新力的企業。廣州在要素供給上也加大力度,這些都為廣州‘小巨人’企業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北P和林表示,廣州“小巨人”軍團的不斷壯大,正是產業土壤、政策滴灌共同作用的結果。
廣州能孕育出數量眾多、質量上乘的“小巨人”企業絕非偶然,其根源在于這座城市深厚、多元且持續升級的產業沃土。完備的產業鏈條為“小巨人”指明方向、提供市場;強大的產業集群為其搭建高能平臺、降低創新成本、深化協同發展;深厚的科研底蘊為其輸送人才、技術和攻堅克難的決心。這種根深葉茂、活力充沛的產業沃土,為廣州“小巨人”企業的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提供了最堅實、最持久的核心支撐力。
近年來,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將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置于戰略高度。2022年4月,廣州印發《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從梯度培育、創新激勵、金融支持等多方面提出扶持措施。
精度和力度是一系列扶持政策的亮點。2024年,廣州組織重點企業“點對點”精準服務,針對企業反饋的貸款需求問題,積極組織各銀行對接,給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貼息,涉及貸款金額105億元。同時,廣州構建起多層次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增信支持。截至2025年3月,廣州累計為超1.5萬家中小微、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超過400億元的擔保支持與服務。此外,在人才、用地等關鍵要素上,廣州也給予了傾斜支持。這些政策的“精準滴灌”,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創新成本和發展顧慮。
協同培育 營造“雨林共生”生態
若說政策是“活水”,產業是土壤,開放協同的生態則是滋養“小巨人”的繁茂雨林。
廣州正著力構建“雨林共生”的協同生態,破局“單打獨斗”。近年來,廣州組織開展“廣聚群鏈·灣區啟航”系列供需對接活動等,加速構建開放協同的產業集群生態圈。聚焦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廣州已成功舉辦多場高端對接活動,有效促成企業與高校院所達成百余項合作意向并簽署框架協議,強勁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廣州企業存在創新集聚效應,在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領域,廣州聚集了大量的上下游企業。這些企業聚集廣州,能夠通過產業鏈橫向和供應鏈縱向的協同創新方式來提高廣州企業的創新效率。在這些企業的支持下,廣州創新力量既有規模效應,也有協同效應?!北P和林說。
遵循國家指引、結合先進經驗、著眼本地實際,廣州為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出了系列舉措。據市工信局創業創新服務處處長肖澤介紹,“接下來,廣州將進一步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層次服務,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span>
今年8月,廣州正式印發《廣州市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若干措施》,明確未來三年將投入超10億元惠企資金,并從梯度培育、創新活力、金融支持等七大方向提出25條硬核舉措?!拔覀冋ν苿诱呔珳事涞?,同步開發數字化政策工具和智能診斷工具,實現涉企政策實時收集、直達兌現?!?/span>
“其次,在精準培育方面,我們正全力完善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數據庫,確保符合條件的企業‘應入盡入’?!毙蓮娬{,“我們不僅關注基礎數據,更注重收集企業創新成果、市場拓展等關鍵動態信息。同時,借助大數據和AI技術開發‘企業人工智能診斷工具包’,推動我們的培育工作從‘依靠經驗’向‘數據洞察’升級?!?/span>
“健全協同培育機制是另一核心抓手。”肖澤介紹道,“我們計劃每年篩選約1000家潛力企業分級分層培育,聯合各區、重點街鎮協同發力,做到‘一企一檔’全程陪伴,確保政策精準匹配、訴求高效響應、資源集中賦能。”
“此外,為了更高效地匯聚資源,將由市工信局牽頭建設‘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賦能中心’,打造政府、企業、服務機構三方聯動賦能紐帶。”肖澤指出,“該中心將充分整合國內各類優質資源要素,最大限度發揮服務賦能疊加效應,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全鏈條精準服務?!?/span>
“最后,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路徑?!毙裳a充說,“我們將把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作為促進中小企業創新升級的重要抓手,針對不同數字化水平的企業提供差異化服務,大力推廣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讓更多中小企業敢轉、愿轉、會轉,轉出實效?!?/span>
從“逆勢”增長的數量,到強勁的創新內核,再到完善的產業生態……廣州不僅擁有孕育參天大樹的沃土,更掌握了系統化、科學化培育“小巨人”的方法論。這些“小巨人”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為廣州的產業鏈注入韌性,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小巨人”破土而出,匯聚成推動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邁向世界級制造業高地的磅礴力量。
專家觀點:創新是發展底氣
廣州“小巨人”企業持續增長說明廣州的“小巨人”企業是真正具備發展潛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反映了廣州企業在硬科技創新方面具有扎實的功底。而這些具備真正創新能力的“小巨人”企業,則是未來廣州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底氣所在。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