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賽串聯粵港澳 6次“無感通關”

賽事跨越粵港澳三地,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自行車跨境賽事。
11月8日,十五運會公路自行車比賽繼續在珠海舉行,當天進行的男子個人賽經由港珠澳大橋,串聯粵港澳三地,成為十五運會的一大亮點。經過激烈爭奪,山東隊劉志城奪得冠軍,北京隊薛超華、云南隊胡海杰分獲亞軍、季軍,廣東隊馬彬焱獲得第四名。
在十五運會自行車(公路)4個項目當中,11月8日舉行的男子個人賽最具創新性,比賽路線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串聯香港、澳門、珠海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賽程總長231.8公里。其中,香港段55.8公里,澳門段13.5公里,珠海段117.7公里,橫琴段44.8公里。
11月9日將舉行女子個人賽,比賽路線選取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道路,賽程138.7公里。
這場萬眾矚目的賽事跨越粵港澳三地,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自行車跨境賽事。
珠海賽區執委會副秘書長、十五運會競賽部部長,自行車(公路)競委會副主任閔云童介紹,男子個人賽運動員從珠海市出發,途經港珠澳大橋、澳門北安碼頭、香港迪士尼樂園等地點,比賽期間需要6次經過口岸。
為了保障賽事流暢,賽事組委會從政策、技術、服務端進行研究攻關,最終化不可能為可能。
閔云童表示,跨境自行車公路賽將采用“前置查驗+閉環管理”模式,實現參賽運動員的6次“無感通關”,這種通關模式保證了比賽的流暢,但對賽事管理的要求很高,由于自行車賽速度非常快,組委會在賽道中的粵港、粵澳分界線處架起無線射頻識別系統,構建起一套覆蓋賽前、賽中、賽后全流程的智慧通關管理體系。
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副站長張磊表示,針對此次賽事,國家移民管理機構創新推出了前置查驗加閉環管理的方式,保證賽事完整順利通關,“前置查驗就是使用移動查驗設備,利用5G信號將查驗區前置到賽事出發點;閉環管理就是采用跟蹤設備,保證賽事人員在參賽過程中實現零延時、零等待、零接觸的不停頓通關,確保全程無感過關,保證賽事的精彩性和完整性。”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主任潘永權表示,我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來籌備十五運會公路自行車賽,整個過程充滿挑戰,需要在三個地方通關,連接不同的道路,三地共同努力,大家的合作都很好,一項體育賽事跨越三地舉辦,這確實是歷史上第一次。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