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球全民競技熱潮見證“國際熱土”崛起
十五運會群眾比賽網球項目決賽于11月15日—20日在南沙國際網球中心火熱開打,這場全民網球盛宴正式拉開序幕。
此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考文垂、終身名譽主席巴赫等嘉賓在南沙共同見證全運會武術套路比賽圓滿落幕,10月的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也吸引一眾國際網壇大咖齊聚……以運動為媒,南沙正躍升為“國際熱土”。

十五運會群眾比賽網球項目決賽舉行
在為期6天的賽程中,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280名群眾網球選手齊聚一堂,角逐男/女子單打、雙打、團體及混合雙打、混合團體等多個組別的獎項。
賽事設置頗具巧思,充分展現全民健身理念。混合團體項目由80歲+年齡組、100歲+年齡組以及公開組三場雙打組成;80歲+年齡組中運動員年齡需35歲及以上,100歲+年齡組中運動員年齡需40歲及以上,配對雙方的年齡之和應滿足80歲+和100歲+,且年齡差不得超過30歲,公開組在運動員資格允許的范圍內可自由組合報名。
開賽當日,混合團體、男子團體、女子團體三項賽事率先開打。業余選手們展現出不輸專業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步法靈活、配合默契、擊球精準有力,每一次精彩揮拍都引來現場觀眾陣陣喝彩。其中廣東省隊與浙江省隊的混合雙打對決“吸睛”,最終廣東省隊以2-0完勝對手,取得第一輪比賽的勝利。
據悉,賽事周末場次門票早已售罄,全民網球熱情可見一斑。
熱土崛起:一個小建議成就一項大事業
誰能想到,這片如今的“國際網球熱土”,七年前還是一片寂靜空地。隨著南沙戰略地位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人才來到南沙,對網球場地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在一次招商引資活動中,由港澳及國際企業負責人組成的考察團提出一個“額外要求”:“我們來南沙投資,不知下班后能不能打上網球?”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等科學家、企業家、專家也建言,將網球打造為城市名片,完善人才配套。杜如虛認為,網球完善的運動配套設施會成為一個吸引人才的“加分項”,會增強人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南沙的整體活力,助力打造宜居南沙。
“要做就做最好的!”南沙區政府迅速響應,以PPP模式攜手社會資本,于2019年建成國際一流的網球中心,逐步構建起涵蓋場地運營、賽事承辦、人才培訓的完整產業鏈。
2023年,有著近20年歷史的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廣網)在南沙舉行,南沙國際網球中心也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其間,中國球員開始閃耀國際舞臺,2024年奧運會上,鄭欽文摘金、張之臻/王欣瑜奪銀,網球熱潮在國內迅速掀起,全民看網球、打網球的熱情高漲,早已布局的南沙恰好接住了這波“流量”。
賽事爆滿:成港澳網球愛好者北上消費熱門選擇
如今,南沙網球已成為吸引國際人才的重要紐帶。2024年年初成立的鈞泰國際網球學院引入國際一流的歐洲職業教練團隊,6名國際教練涵蓋網球技術、體能、運動康復等領域。
得益于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的優勢,南沙國際網球中心還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網球基地,這里也已成為香港、澳門網球愛好者北上消費的熱門選擇。
網球事業的蓬勃發展,吸引的不僅是世界的“眼球”,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以深耕三年的廣網為例,通過“賽事+文旅+消費”的多元創新,成為一年一度的大灣區網球盛會。今年廣網推出外場觀賽票,連日爆滿;累計入場人次較去年增長超五成。
從零星球場到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的網球中心,從2019年不足100人到如今超2萬人的網球人口,從社區免費球場“約滿”到賽事門票“秒光”,從“網球荒漠”到全國頭部網球名片……南沙用七年時間完成蝶變,一顆小球見證了南沙從“網球荒漠”到“國際熱土”的躍升。
南沙國際網球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的網球中心,擁有32片網球場(含27片國際標準場、5片三色球球場)。連續3年舉辦WTA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ATP廣州南沙國際網球挑戰賽,2024—2025年連續承辦ITF國際青少年網球巡回賽,累計舉辦國際、國家、區域級賽事136站,總辦賽時間超720天。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