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十五運會廣東、香港、澳門賽區在廣州舉行火炬傳遞新聞發布會。經國務院批準,十五運會火炬傳遞將于11月2日上午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4個城市同步舉行,共設火炬手200棒。火炬傳遞活動結束后,將由四個城市代表將火種送回廣州,隨后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融火儀式。
據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大型活動和志愿服務部副部長唐國華介紹,火炬傳遞規模主要體現簡約的辦賽要求。經國務院批準,十五運會火炬傳遞將于11月2日上午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4個城市同步舉行,共設火炬手200棒,每個城市跑動50棒,每棒跑動50—100米。
當天上午9時,十五運會火炬傳遞啟動儀式將在深圳市蓮花山公園舉行。上午9時30分,香港、澳門、廣州將分別舉行起跑儀式,同步開展火炬傳遞。火炬傳遞活動結束后,將由四個城市代表將火種送回廣州;當天下午5時左右,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簡單的融火儀式,以銜接十五運會開幕式場內火炬傳遞和主火炬點火。
本次火炬傳遞采取“三地聯動、四城同傳”的形式,全景式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灣區實踐,除個人火炬手外,還安排了部分團體火炬手。團體火炬手由1名主火炬手和不超過6名助跑火炬手組成。這一次火炬傳遞創新使用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低空飛行器等進行火炬傳遞或串聯路段,凸顯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產業優勢。路線設計全面串聯城市地標,參照跨境賽事的“無感通關”模式制定專屬保障方案,實現了當天起運、當天到達的目標。
為打造“激情、溫暖、綠色、生態”的火炬傳遞整體形象,本屆全運會火炬傳遞標志名為“海焰之靈”。火炬傳遞主題歌曲《向光前行》由青年歌手、盲人音樂家李廣洲作曲和演唱。
唐國華介紹說,廣州、深圳站在火炬手選拔方面,充分體現廣泛性、代表性原則。十五運會火炬手采取自下而上、組織推薦的方式選拔產生,涵蓋先進模范人物代表、基層一線代表、體育工作者代表以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行業杰出代表和少數民族、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臺胞、僑胞、外籍人士等群體代表。其中,體育工作者和運動員代表占比約29%,先進模范人物占比約46%,基層一線代表占比約21%。
這次火炬傳遞還專門遴選安排了環衛工人、外賣騎手、公交駕駛員、網約車司機、護士等普通市民代表,組建了外來務工人員方陣、志愿者方陣等團體火炬手,充分體現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包容、溫暖、奮進的底色。
廣深火炬傳遞
●廣州突出“千年商都”的城市特色,既串聯了鎮海樓、明代古城墻等老建筑、老景點,又展示了二沙島、珠江新城、海心沙亞運公園等新地標、新空間。
●深圳突出“開放之城”的城市特色,既串聯了行政中心、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新時代城市客廳,又途經金岸中街等美食街區,讓火炬手在奔跑中重溫“春天的故事”。
廣州:無人駕駛汽車穿行老城區
廣州的傳遞路線以“千年羊城 新彩廣州”為主題,突出嶺南首府、千年商都、美麗花城的城市特色,深度融合城市歷史文脈與新時代發展活力,通過火炬傳遞的軌跡,立體展現廣州的千年底蘊與時代新姿。
穿越古今:火炬傳遞路線以鎮海樓為起點,鎮海樓見證了“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營城格局,解放路、海珠廣場更是承載了廣交會等重大歷史記憶,讓火炬傳遞浸潤千年商都的底蘊,在古今變遷中展示千年商都的獨特魅力。
面向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穿行核心老城區,是路線設計的點睛之筆。這一安排既呼應了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的發展命題,更直觀展現了廣州的科技創新實力。
融通灣區:火炬傳遞的后半程路線轉向文化與生態交融的新空間。二沙島、星海音樂廳等節點不僅體現了對城市文化地標的關注,更通過藝術公園的設置,展現廣州生態品質的提升和美麗花城的韻味,最終在海心沙亞運公園收火,既是對亞運記憶的傳承,更象征著火炬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點燃全城共赴盛會的熱情。
深圳:直升機“陸空聯動 山海貫通”
深圳站火炬傳遞路線總長45公里,其中跑動約5公里,空中傳遞約40公里,整體呈現四大設計理念:致敬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的“改革之路”、書寫粵港澳大灣區圖景的“融合之路”、展現特區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之路”、彰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路”。
深圳站火炬傳遞全程分為三段,采用“陸空聯動、山海貫通”的方式,融入低空經濟元素,生動詮釋深圳“改革之城、創新之城、未來之城”的精神內核。
第一段是“改革之路”,從蓮花山下出發,彰顯深圳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改革精神。
第二段是“開放之路”,直升機進行空中傳遞,飛越深圳的山脊與海岸,環繞前海,象征深圳開放包容的城市氣度。
第三段是“創新之路”,從空中回歸陸路傳遞,穿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火炬傳遞展現深港協同、灣區共融的創新圖景,譜寫新時代改革開放新篇章。
港澳火炬傳遞
●香港火炬傳遞路線橫越維多利亞港兩岸,并途經香港多個著名地標,著重展示香港文化及體育方面的特色,體現香港國際盛事之都的風采。
●澳門賽區的火炬傳遞活動將在澳門半島進行,路線串聯了澳門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地標。
香港:橫越維港兩岸 途經多個地標
據十五運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介紹,香港站的火炬傳遞路線以添馬政府總部為起點,以十五運會香港主場館啟德體育園為終點,橫越維多利亞港兩岸,并途經香港多個著名地標,包括添馬公園、中環和灣仔海濱、金紫荊廣場、香港文化中心與香港藝術館。除跑步方式外,火炬傳遞亦會使用渡輪和開篷巴士,整個傳遞活動約兩小時。
整條傳遞路線著重展示香港文化及體育方面的特色,展現香港國際盛事之都的風采。歷史悠久的渡輪將兩岸路線串聯起來,凸顯香港新舊交融的文化特色。路線也將途經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和金紫荊銅像,標志著承辦十五運會對香港的重大意義。火炬傳遞以香港體育盛事的新地標啟德體育園為終點,標志著十五運會的舉辦,將為香港的體育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澳門:火炬傳遞路線與文化共融
據十五運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主任潘永權介紹,澳門賽區特地設計了以“文化共融”為主題的火炬傳遞路線。火炬傳遞活動將在澳門半島進行,路線全長約2.6公里,串聯了澳門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地標,生動展現了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獨特魅力。火炬傳遞的起跑儀式在特區政府總部舉行,火炬手會途經南灣大馬路等主要干道及澳門多個著名地標,終點設于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牌坊。火炬手由社會各界別人士組成,其中包括體育界代表、青年代表和社會知名人士等,體現了社會各界攜手參與的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