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代港人樂享灣區安居夢
清晨7時許,南沙幼兒園門口,陳女士的孩子向老師問好;上午10時,她的父母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用香港長者醫療券順利完成常規體檢;午后2時,陳女士在新華港澳國際青創中心,為香港高校畢業生講解南沙創業補貼政策——這一家三代人在“灣區之心”廣州南沙的日常片段,正是1.1萬選擇南沙的港澳居民生活的縮影。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香港醫健通服務站。
事業有奔頭:搭建港澳青年逐夢“橋頭堡”
29歲的陳女士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畢業后曾在南沙醫谷的醫藥企業積累管理經驗。2022年《南沙方案》出臺后,她決定定居南沙,她告訴記者:“當時看重的不僅是政策紅利,更是這里能兼顧事業、家庭與老人養老的完整生態。”
對陳女士這樣的港澳青年來說,南沙的吸引力在于“事業有奔頭”的發展機遇。她所在的新華港澳國際青創中心,自2021年落地以來已進駐140多個項目,其中95%來自香港。
政策紅利的精準賦能,讓港澳青年在南沙的發展之路更順暢。陳女士正在申請的人才補貼,涵蓋一次性就業獎勵、每月薪金補貼、住宿補貼、生活補貼。
此外,南沙定向招錄港澳籍公職人員、發布146項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從就業到權益保障,全方位破除制度障礙。
南沙在就業扶持上精準發力,推出全國首個青年人才發展全周期增量政策“青出于南”英才匯聚行動計劃,構建起覆蓋游學、實習、就業、創業的全鏈條扶持體系。此外,南沙出臺《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鼓勵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實施辦法》,明確就業成長、安居樂業等獎補措施,目前已兌現獎補資金5816.12萬元,惠及港澳青年1865人次。
在創業平臺建設上,南沙已建成19家港澳青創基地,基地累計入駐項目(企業)2670個,在孵團隊數量年均增長超40%,為港澳青年創業提供了肥沃土壤。南沙實施“百企千人”實習項目,每年挖掘約400個實習崗位,同步儲備可轉正長期崗位,助力港澳青年快速融入內地就業市場。
教育有保障:打造港澳子女成長“先導區”
對像陳女士這樣“全家總動員”的港澳家庭而言,子女教育是“扎根”的核心考量。南沙在教育融合領域的創新,讓陳女士吃下“定心丸”。陳女士的孩子通過港澳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申請公立學校。這種教育便利,緣于南沙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持續創新。
除了覆蓋學前至義務教育階段的港澳子弟班,南沙還開辦全國首所非營利港人子弟學校,課程設置與香港本地“無縫對接”,還獲評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內地“試場學校”,讓港澳學生在家門口就能參加香港升學考試。
此外,南沙持續推進“粵港澳姊妹學校締結計劃”,目前已締結姊妹學校(園)54對,常態化開展課程共享、師資互訪及學生交流活動,促進兩地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并破解港澳居民子女“回流升學難”問題。
在高等教育協同方面,南沙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同推進“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建立科目共享和學分互換互認機制,讓兩地學生可跨校選課、互認學分;還打造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跨境科研協作與人才培養,建成運營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逐步形成“港澳成果—南沙轉化—灣區應用”的科創生態鏈,為港澳青年提供更高層次的成長平臺。
醫療更安心:構建港澳居民健康“服務網”
對陳女士的父母而言,南沙的吸引力在于“就醫便捷,養老無虞”的貼心服務。
南沙通過打破醫療壁壘,為1.1萬港澳居民構建起便捷高效的健康保障網。香港長者如今可以在南沙使用“長者醫療券”,不僅能夠享受更優惠的醫療費用,還能得到同樣優質的醫療服務。
在醫療體系建設上,南沙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股骨疾病診療及康復治療中心、血液移植及干細胞治療中心,引入香港先進醫療技術;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港式家庭醫生診室,打造港式金牌全科門診部,并設立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構建“基層醫療機構/私營門診—全科門診—大型公立醫院”三級診療網,讓港澳居民在南沙能享受到與港澳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為暢通跨境醫療要素流動,南沙出臺專項政策,為港澳醫師、藥劑師、護士等提供短期執業便利,目前已有8名港籍醫師在南沙執業,累計提供醫療服務超1.3萬例次;依托“港澳藥械通”政策,通過相關醫院強化與港澳藥械監管體系對接,成功引進11種進口藥品和7種進口器械,解決了港澳居民“用藥難”問題。
在費用結算便利化上,南沙加強與保險機構合作,已為大灣區居民(含中國港澳及國際人士)提供國際保險直接結算服務超2300人次。
養老有溫度:探索港澳長者安居“新路徑”
據南沙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張翠婷主任介紹,從2022年至今,針對港澳長者的特色活動已覆蓋節日慰問、文化體驗、健康關懷等多個維度。截至目前,該活動已為港澳長者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1736人次,成為他們融入南沙生活的重要紐帶。
活動和服務之外,更讓港澳長者安心的是政策與服務的“托底”。南沙揭牌全國首個養老機構跨境養老標準化試點——南沙區養老機構跨境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與港澳養老機構簽署粵港澳跨境養老標準合作備忘錄,協同制定跨境養老服務標準,推動三地養老服務質量同質化。
在公辦養老資源共享上,南沙在全國率先向港澳長者開通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專屬通道。2024年11月,南沙區養老院納入“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后,符合條件的香港長者可申請入住區養老院,費用由香港社會福利署全額承擔,除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基礎服務外,還能享受陪診、康復運動等個性化服務。截至2025年8月,已有10名香港長者通過評估入住,另有數十位長者咨詢申請。
針對此前港澳長者擔憂的醫療報銷問題,南沙也已給出解決方案:香港社會福利署自2025年4月起,為在住長者購買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與“穗歲康”,提升報銷比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還支持香港“醫療券”結算,養老院可協助預約掛號,讓就醫更便捷。
南沙還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南沙)養老服務聯合體,已提供智慧養老、醫養康養等高品質養老服務超5800人次。
如今,陳女士的生活已與南沙緊密相連:她在內地繳納社保,為未來的養老打下穩固保障;孩子在公立幼兒園里快樂成長,普通話日漸流利;父母逐漸習慣了南沙的生活節奏,還時常參與社區舉辦的長者活動。
陳女士一家“工作有前景、生活有品質、養老有保障”的鮮活案例,彰顯了南沙用政策創新打破制度壁壘,用精準服務解決實際需求,讓“灣區生活圈”從概念變為日常。截至2025年,已有超11000名港澳居民選擇南沙,在這里就業打拼、求學成長、安家生活,一幅“灣區共融、青年共贏”的生動圖景正加速鋪展。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