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響灣區華章 共享藝術盛宴
9月16日晚,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及開幕演出“灣區華章”主題交響音樂會在廣州大劇院舉行。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黃屹執棒樂團,傾情演繹七首描繪大灣區風采的作品。
至10月16日,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本屆文化藝術節”)將舉辦超100場精品演出、19場藝術展覽、150余場公益演出及系列藝術講堂,為大灣區民眾獻上一場全民共享的文化藝術盛宴。
據悉,本屆文化藝術節由文化和旅游部、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在灣區11城聯動舉行。

開幕演出“灣區華章”主題交響音樂會
開幕演出
七部作品飽含“灣區基因”
9月16日晚,在本屆文化藝術節的開幕演出“灣區華章”主題交響音樂會上,七部近年創作的廣東原創交響樂作品奏響,生動繪就了粵港澳大灣區山河之美、時代之興與人文之盛的圖景。
“七位作曲家從創作手法到運用的音樂語匯各不相同,但都集中描繪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風貌。通過交響樂這一國際語匯,講好灣區故事、中國故事,是七位作曲家共同的情懷。”演出開始前,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接受采訪時如此表示。
開篇的《灣區暢想》序曲,作曲家方崠清在作品中深度融入廣東傳統音樂、粵劇音樂以及當代音樂,呼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戰略內核。
隨后的《珠江驚雷》,選自著名作曲家李海鷹創作的《第一交響曲(珠江)》,這“一聲驚雷”震動蒼穹,講述著改革開放的高歌猛進、生生不息;《賽龍奪錦》選自舞劇《沙灣往事》交響組曲,由廣東著名作曲家杜鳴創作,既保留廣東音樂的傳統韻味,又注入現代交響的厚重質感;《白云晚望》選自交響曲《追光》,因作曲家龔天鵬于廣州白云山頂“晚望亭”聽到《百鳥朝鳳》獲得創作靈感而得名;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的《天穹之志:大灣華章》,展現了大灣區的活力與多元文化。
《美麗的大灣區》由廣東青年作曲家陳思昂所作。顧名思義,這是非常點題的作品。其中有《平湖秋月》《彩云追月》等代表廣東音樂和大灣區共有的音樂底色,也有代表香港的《東方之珠》、代表澳門的《七子之歌》等人們熟悉的經典音樂,最后以廣東省老一輩作曲家鄭秋楓創作的《我愛你,中國》的輝煌曲調,展現出大灣區文化同根同源的家國情懷。
音樂會最后一曲《都會》,由廣州交響樂團2022年委約作曲家周天創作,作品力圖用交響音樂語言來展現廣州這一千年都會:繁華與市井并存,古舊與現代交織,既有熱鬧、喧囂的一面,也有輕盈、恬靜的一面。
七位作曲家的陣容凸顯出灣區音樂創作的代際傳承。既有李海鷹、杜鳴等老一輩藝術家,也有周天等中生代作曲家,更有龔天鵬、梁皓一等90后、95后新生代力量,帶來年輕化和國際化的表達。
梁皓一曾為電影《長津湖》《紅海行動》《蛟龍行動》創作配樂,其音樂風格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大灣區這幾年的變化很大,所以我希望能在《天穹之志:大灣華章》中呈現大灣區現在的新面貌。”觀眾能從音樂中感受到如粵語抑揚頓挫般的律動,也能從作品開頭小號的旋律中,感受到大灣區夜幕初啟、華燈閃爍的都會夜色。


音樂劇《尋找李二狗》
精彩無限
涵蓋五大板塊 精品演出超百場
共建人文灣區,本屆文化藝術節以藝術為橋,融通三地文脈,促進三地民眾民心相通,向灣區民眾提供高品質文化供給。藝術節涵蓋“藝匯灣區”劇目展演、“藝韻和鳴”藝術講堂、“藝境共生”美術展覽、“藝美生活”惠民活動及“藝彩交輝”演藝交易五大板塊,包含超100場精品演出、19場藝術展覽、150余場公益演出及系列藝術講堂。
一批“世界水準、中國氣派、灣區特色、嶺南風韻”在灣區文藝熱土涌現。“藝匯灣區”劇目展演板塊35部入選的中外精品劇目中,就有不少“演了又演”的精品佳作——粵劇《紅頭巾》、話劇《二月廿九》、音樂舞蹈劇場《樂動·舞界》、舞劇《詠春》……

音樂舞蹈劇場《樂動·舞界》
聲動國際的粵劇《紅頭巾》,去年已回到紅頭巾故事的發生地新加坡,廣受贊譽。9月11日—12日,升級版粵劇《紅頭巾》再臨獅城,共慶中國與新加坡建交35周年。廣東粵劇院的藝術家們,以嶺南粵劇為載體,將“紅頭巾”的精神再度鐫刻進中新文化交流的新年輪里。大灣區亦日益成為吸引文藝人才合作交流、聯合創演的聚集地。比如,繼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之后,即將二度亮相藝術節的《樂動·舞界》,由香港跨領域藝術家曾文通領銜編導團隊與星海音樂廳再次深度合作,打造極具藝術創意、備受矚目的跨界演出;上海頭部音樂劇廠牌繆時客將其出品的懸疑推理音樂劇《小說》改編為粵語版,并把首演放在廣州,吸引大量原劇粉從上海“打飛的”來看戲。

粵劇《紅頭巾》
頂流大咖亦在此深度交流,激發灣區文藝創新活力。9月17日—18日將集中舉辦4場高規格藝術講堂,邀請近年來在全國舞臺上“出圈”的頂流大咖展開深度研討,每場還將邀請市民觀眾參與。其中,《藝術生態與城市發展》邀約國內多位藝術名流共同探討城市與藝術的關系;在《交響樂的歷史回響與當下訴說》中,來自國內外的音樂家將深入探討如何以音樂文化普及創新,引導年輕人走近音樂、愛上音樂;《當代戲曲發展的“守”與“破”》,多位戲劇界行家探討戲曲在“守正”中如何創新;《田沁鑫的戲劇世界》,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將分享其創作心路與藝術使命。
近年來,國際名家名團名作頻頻亮相灣區舞臺。今年5月,廣東出臺《關于推動廣東演藝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打造國際演藝城市群,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演藝之都,更是要積極打造首演目的地。
人文灣區,藝術風起。粵港澳三地攜手舉辦文化藝術節,不僅是加強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舉措,也是共促文化藝術繁榮的關鍵一招,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助力。

舞劇《天鵝湖》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