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體量突破2.3萬億元 經濟增長超1/3動力來自新興產業
經濟體量突破2.3萬億元;經濟增長超1/3動力來自新興產業;第三產業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超八成;工業、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投資均實現增長……2025年前三季度,廣州經濟“答卷”厚重又提氣。
在政策“組合拳”疊加效應和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的帶動下,前三季度廣州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在經濟增速逐季提升的背后,一場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以內生動力重構為路徑的深刻變革,正鑄就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工業、金融業、生產性服務業協同并進
廣州經濟的韌性,源于基本盤的穩固。前三季度,工業、金融業、生產性服務業協同并進,共同構成經濟提速增長的核心動力,讓廣州經濟“穩”的基礎更加牢靠。
工業是廣州經濟基本盤的核心支柱,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產業升級與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力量。三大支柱產業中,汽車制造業降幅收窄,實現增加值同比下降2.6%;新能源車產出提速,累計產量同比增長20.6%,比上半年提升11.1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穩步改善的背后,產業格局正悄然變化。今年以來,小鵬汽車銷量屢攀新高,廣汽豐田、廣汽傳祺新車型密集上市,種種信號表明——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加速崛起。全市新能源汽車三個季度的單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0.7%、16.7%、41.1%,勾勒出廣州汽車產業生產格局變革的“微笑曲線”。

小鵬匯天旅航者X2飛行汽車(資料圖片)。
服務業穩當經濟主動力。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八成。其中,金融業在證券市場活躍帶動下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占全市GDP的比重10.6%,成為拉高廣州GDP增速的主要動力。
“穩”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在積蓄“進”的力量。前三季度,全市“3+5”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7517.28億元,同比增長4.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5.2%,經濟增長超過1/3的動力來自新興產業。
前三季度全市新開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939個,合計計劃總投資額同比增長5.7%,其中三季度開工的計劃總投資額10億元以上項目39個,同比增加10個。
聚焦新領域,前三季度,廣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屏”實力擔當,顯示器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9.4%,液晶顯示模組產量增長1.3倍。先進制造業中的新材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7%,石油化工制造業今年以來一直保持6%左右的增長水平,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超四成。低空經濟乘風而起,帶動航空航天及設備制造業、專業設備制造業等裝備制造業較快增長19.6%、6.8%,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長35.2%。
創新活力迸發,產業勢能升騰,廣州正以“長期主義”的戰略眼光、“耐心資本”的堅定信心,將研發投入轉化為新興產業突破的“躍升之力”,探尋穿越周期、贏得未來的根本出路。
商品進出口總值規模突破9000億元
作為千年不衰的通商口岸,開放是廣州不變的基因。變局之下,廣州外貿更顯韌性強大。前三季度,廣州市商品進出口總值規模突破9000億元,其中出口總值今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長。
自第138屆廣交會開幕以來,琶洲展館敞開懷抱,迎接來自全球各地的“老廣交”“新面孔”。截至10月27日,境外采購商累計線下到會近24萬人次,來自全球223個國家和地區,比上屆同期增長6.8%,再創新高。
從廣交會上本土新銳企業訂單火爆、圈粉海外客商的火熱場景中,不難看出廣州出口含“新”量正不斷提升。前三季度,廣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6%,“新三樣”產品出口激增46.7%,其中9月增速高達93.3%,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正成為“廣貨出?!钡男旅?。
客流暢旺、貨如輪轉、資金集聚,廣州經濟活力奔涌不息。近日,廣州再度出臺33條“硬招”提振消費,進一步激發廣州消費市場活力,全方位擴大消費需求。
前三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57.59億元,同比增長4.1%。限額以上單位零售商品中,通訊器材類、新能源汽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等購置換新補貼覆蓋領域的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7%、3.5%、5.7%、2.6倍。
作為“流量之城”,廣州始終“熱力”十足:前三季度,全市客運量、快遞處理量分別突破2.5億人次、160億件,規模穩居全國城市前列。機場旅客吞吐量超6000萬人次,同比增長8.4%,其中國際航線旅客吞吐量增長20%。城市公共交通客運量超33億人次,暑運期間地鐵單日客流量超千萬人次的天數達到30天。
四季度的廣州,沖刺正當時。重大項目悉數落地,全運開幕進入倒計時,“賽事流量”正加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動能。
展望“十五五”,廣州這座千年商都的腳步愈發篤定。以今日之“穩”筑牢根基,以此刻之“進”開辟新局,廣州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畫卷中,繪就獨具特色的奮進篇章!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