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癡呆已成為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社會問題。2024年以來,廣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有效預防和減緩老年癡呆發生,降低家庭與社會負擔,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己任,著力構建涵蓋預防、篩查、診療、康復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開展一系列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
注重頂層設計謀篇布局 完善工作“組織度”
一是聚焦“政策引領”,高位推動一盤棋。2024年2月,市衛生健康委印發《廣州市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明確組建防治聯盟、加強科普宣教、開展認知功能篩查、開展分類預防干預服務、注重高危人群管理、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構建服務網絡和信息平臺等七項工作任務,全面部署防治工作。在各區分別遴選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首批老年癡呆高危人群管理試點單位,重點開展高危人群管理。6月,印發《廣州市老年癡呆防治聯盟建設工作方案(試行)》,成立聯盟建設領導小組,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牽頭,組織成立廣州市老年癡呆防治聯盟管理委員會。目前已有95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加入市老年癡呆防治聯盟。
二是聚焦“能力提升”,高效培訓一隊伍。成功舉辦兩期老年癡呆防治培訓班,累計培訓各區衛生健康局、聯盟單位及基層醫療機構人員500余人。培訓內容涵蓋疾病防治、篩查工具應用、高危人群管理等全方位知識,為基層開展防治工作夯實專業基礎。
三是聚焦“國際交流”,高端搭建一平臺。2024年11月在廣州成功舉辦“2024年國際認知障礙學術會議”,這是世界認知障礙理事會(WDC)首次在亞洲舉辦的高規格學術盛會。大會邀請到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頂尖專家,圍繞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預防、精準診斷、創新療法等前沿課題展開深入研討。通過高水平學術交流、項目合作洽談等方式,不僅展示了廣州在老年癡呆防治領域的最新成果,更為我市相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開辟了新路徑。
突出技術創新破局開路 提升篩查“精準度”
一是聚焦數字賦能,精準施策。 自主研發"惠記憶"微信小程序,聯合市政務和數據局,依托“穗好辦”移動端,在“長者專區”開通“惠記憶”小程序為老年人提供免費、便捷的癡呆風險評估。2024年在全市11個區118家社區衛生機構完成初篩近14萬人,發現高危人群1.09萬余人,指導高危人群開展進一步評估,篩查出疑似癡呆1253人,實現早期預警、早期干預。
二是聚焦基層賦能,精細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聯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省中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等主要聯盟成員單位深入11個區44家老年癡呆高危人群管理試點單位開展實地指導,通過現場查看、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對接工作細節,解答技術難題。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制定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規范。定期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巡回指導、組建專業小組定期下沉基層,通過“傳、幫、帶”方式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全面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
三是聚焦干預賦能,精心服務。 2024年11月起,我市創新推出整合干預新模式,聯合社工組織和專業院校,為社區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科普宣傳、運動療法、益智游戲、音樂治療、數字化認知訓練等多元化非藥物干預服務,改善老年人認知功能。
強調宣傳教育多管齊下,提升科普“覆蓋度”
一是創新宣傳載體。 制作系列科普視頻,利用廣播電視、公益廣告、互聯網、移動客戶端、抖音等各類媒體平臺,在全社會進行腦健康知識教育,普及老年癡呆防治相關知識,獲得群眾廣泛播放、點贊、轉發,實現科普教育"指尖傳播"。
二是深化宣傳內容。向試點基層醫療機構投放宣傳海報、宣傳手冊等多樣化宣傳物料,提供電子版科普資料,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三是拓展宣傳渠道。結合“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在全市開展40余場義診咨詢活動,組織專家現場指導宣教。深入社區、養老機構開展10余場科普講座,打造立體化宣傳格局,群眾反響熱烈。
未來展望 開創防治工作新局面
2025年,我市將繼續深化老年癡呆防治工作,做深做實防治聯盟建設,充分發揮老年癡呆防治聯盟在資源整合、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平臺作用;做優做強數字化老年認知功能篩查工具,推動防治工作提質增效;在前期開展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認知障礙篩查范圍,總結推廣工作經驗,探索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老年癡呆防治服務模式,為破解老年癡呆這一世界性難題貢獻“廣州智慧”和“廣州方案”。
關注 · 廣州政府網